圖:韓國攝影記者熄機抗議,目送日本駐韓大使長嶺安政(中)進場。法新社
大公網11月24日訊 綜合《韓國時報》、新華社及日本經濟新聞報道:韓國與日本周三正式簽署爭議巨大的《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今後韓日雙方不必經過美國便可迅速進行情報共享。由於擔心現場照片會激發民憤,韓國國防部媒體負責人當天拒絕記者採訪簽字儀式,引發現場記者集體熄機抗議。
自10月27日韓國政府決定重啟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進程以來,僅用短短27天就「速戰速決」完成了全部程序。韓國輿論對此普遍提出批評,稱這項協定未經國民同意,是一次「密室協定」。
越過美國共享情報
日本駐韓大使長嶺安政與韓國國防部長韓民求出席了在首爾國防部舉行的簽署儀式。這是自1945年韓國從日本殖民統治中獲得解放後,兩國簽訂的首個軍事協定。協定生效後,美國在東北亞地區推進的韓美日三方軍事合作戰略也有望進一步得到加強。
協定生效後,韓國可獲取日本通過五顆衛星蒐集到的朝鮮潛艇基地、彈道導彈基地、潛射彈道導彈相關資訊。除衛星外,日本還具備可追蹤朝鮮彈道導彈的四部探測能力在一千公里以上的地上雷達、六艘宙斯盾驅逐艦、十七架預警機。日本則可獲取韓方通過脫北者掌握的人工情報、偵察機蒐集的監聽、視頻資訊。此外,韓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反潛作戰能力也有望得到增強。
韓媒憂危及半島安全
韓聯社分析指,日益增加的朝鮮核導威脅對韓日兩國簽署《協定》起到決定性作用。
然而,有觀點認為韓國從中獲得的利益可能會少於日本。因為日本情報搜集衛星拍攝的圖片和視頻與美國向韓國提供的資訊可能有部分重疊。而且,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試圖將日本打造成可發動戰爭的國家的情況下,韓日共用敏感的軍事資訊可能危及半島安全。再有觀點指出,韓方向日本提供朝鮮核導威脅情報,或為自衛隊以朝鮮威脅為藉口進軍朝鮮半島開闢道路。
在近期「閨密干政」風波不斷發酵的情況下,韓國政府這一倉促決定遭到在野黨和韓國民眾反對。民調機構「蓋洛普韓國」的最新一份調查顯示,六成韓國人反對韓日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
韓國三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國民之黨、正義黨稱,這一倉促簽署的協定是「賣國條約」、政府是「賣國政權」,在「閨密干政」風波中試圖蒙混過關,並計劃推動對國防部長官韓民求的彈劾。韓國民眾在光化門廣場的集會上也高呼,這是第二次《乙巳條約》。
李明博最後時刻叫停
當天由於擔心現場攝影記者按照自己的立場拍攝出的照片會刺激民意,進而引發新一輪風波,韓國國防部媒體負責人23日以「韓日商定簽署儀式不對媒體公開」為由將傳媒拒諸門外。
在現場,韓國記者不斷質問「如此重要的協定,為何不能對媒體公開」,但國防部卻置之不理。最終,氣憤不已的攝影記者們集體放下相機抗議,連日方代表進場也不記錄。韓國國防部僅在會後公布了兩張簽署協定的照片。而韓國國內媒體則將記者們抗議的照片重點處理。
2012年6月,李明博政府曾計劃與日本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同樣也因為意識到了民眾的反日情緒,而偷偷摸摸,以秘密協商、突然宣布等方式進行,最終,「草率和密室推進」爭議不斷擴大,導致李明博在簽字儀式前一個小時緊急叫停,而朴槿惠政府則是快馬加鞭使其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