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美聯社
【大公報訊】據《紐約客》報道:剛剛落下帷幕的美國總統大選為人們提供了不少茶餘飯後的談資。一些人還未從激動的心情中平復(情緒,疾病痊愈),更多的人已開始設想特朗普上台後的景象。競選階段的特朗普曾拋出不少激進主張,如果其所言屬實,未來的美國將產生不小的變動。而在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不斷「式微」的今天,這個國家將往何處走,也正在成為外界所關注的焦點。
2017年1月20日早晨,新任總統特朗普要去白宮拜訪奧巴馬總統,共飲咖啡後,他們坐上同一輛豪華轎車共赴國會山。正午,在那裏,特朗普會在國會大廈的西側露台進行就職典禮。
當選未必世界末日
8月間,美國政府啟動了一個聯邦計劃,以加速總統權力的移交,這樣一來,特朗普的員工得以申請白宮的安全權限,在選舉日後的第一時間獲得加密信息,開始遴選內閣成員的程序,制定具體的施政方針,還和現任白宮官員見面,規劃國防部、國務院、國土安全部以及其他機構的移交工作。
據一位共和黨人士稱,在特朗普的助手所進行的一項被稱為「首日計劃」的方案中,「特朗普會花幾個小時簽署文件,把奧巴馬的總統權力一筆勾銷。」這也是說,上任後的特朗普可能會撤回奧巴馬簽署的行政令。例如:特朗普可以拒絕承認溫室氣體排放的巴黎公約,重啟基斯頓輸油管的工程,暫停敘利亞難民計劃,讓商務部提出對中國的貿易訴訟,或者,他還可以放鬆槍支買賣的管制,放寬對購槍者的背景調查。
有分析者指出,上任後的特朗普會被體制所同化,被憲法綁住手腳。再加上他本人的很多政策立場都是飄忽不定,因此特朗普的當選也不一定就意味着世界末日。此外,不少共和黨元老曾發誓永遠不會支持特朗普,其黨內很多人也並不指望特朗普兌現他常掛在嘴邊的諾言。6月的一項昆尼皮亞克民調顯示,特朗普早在一年前就開始說要在美墨邊境建牆,但只有42%的共和黨人認為他真的會這麼做。
競選承諾預示執政行為
不過,另一些分析也會為人們帶來隱憂。1984年,有學者統計了自威爾遜到卡特時期的所有總統,發現他們實現了73%的競選承諾。而最近的評估顯示,在奧巴馬競選時許下的超過500個承諾中,他實現了70%的目標。
儘管美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但近年來其間的制衡作用已弱了很多。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波斯納指,國會將很多權力移交到總統手上;而法院又面臨着流程過慢的問題。「如果總統行動迅速,司法體系能做的就不多了。」而作為總統的特朗普還將有權任命大約4000名官員。
特朗普的某些承諾雖然只有經過國會或法院的同意才能實行。但他單槍匹馬也可以實現許多目標,例如自行與伊朗就核協議重新談判,頒布禁止穆斯林移民禁令,或者命令司法部門重點關注特定的犯罪行為和目標等。
此外,雖然當代美國總統偶爾也會受制於某些政府官員的不服從。但曾在1993至1995年擔任中情局局長的伍爾西就表示,「若美國總統說,『我剛拿到一份報告,說美國軍隊正遭遇襲擊』,那很難會有人違抗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