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反納粹人士去年4月18日在希特勒故居前示威/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綜合路透社、英國《衛報》、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奧地利政府決定拆除二次大戰納粹德軍領導人希特勒的故居,避免故居成為新納粹分子的「聖地」,不過動議仍未被國會通過。
奧地利內政部長索博特卡當地時間17日向奧地利媒體表示,這間「希特勒屋子」將被拆除。他透露,房屋的地基可得到保留,但在其之上將修築一座新的房屋,「新的建築將用於慈善或公共機構,以回饋當地。」
奧地利內政部一名發言人指,國家強制徵用這一建築的提案本周便將在奧地利議會進行辯論,並有望在年底前生效。
政府長租44載 破舊不堪閒置5年
據悉,這座屋齡至少400年的老舊三層公寓是前納粹德國最高領導人希特勒的出生之處。在他出生數周後,希特勒一家便搬到了當地另一處住宅。希特勒全家在他三歲時徹底離開了這座小城。但多年來仍不斷有新納粹分子前來「朝聖」,奧國政府不堪其擾。
其實,由於承載太多二戰歷史的痛苦記憶,如何處理這棟建築也令奧地利政府糾結多年。這座建築屬於當地波默家族(Pommer),1938年,納粹黨務中心領導人、希特勒的親信馬丁.鮑曼高價買下這棟房子,將之運用為「文化中心」,在二戰結束之前,納粹當局也試圖炸毀此處,但被美軍阻止。1952年,房屋原主波默家族的成員將其購回。
為了防止有心人將這棟建築化為新納粹主義的「聖地」及溫床,奧地利政府不斷試着買下這棟房屋,卻屢次遭目前波默家族唯一在世的老婦葛琳娜.波默(Gerlinde Pommer)拒絕。不得已,政府便自1972年開始以每月4700歐元,租下這棟樓用作身心障礙活動中心,不過2011年以來,此建築也因年久失修,不再開放使用。
奧地利內政部長索博特卡17日表示,政府計劃強制徵收並拆除這棟建築。發言人指出,此計劃還須經議會表決,但強制徵用提案這個星期就將在議會進行辯論,並有望在年底前生效。奧地利猶太社團和官方反納粹研究中心等團體,都大力贊成拆除計劃。
「拆除無濟於事」 學者籲正視歷史
事實上,圍繞這一歷史建築的「存廢」,在奧地利國內已存在着長期的爭論和博弈。許多歷史學者和文化組織認為,與其試着抹去記憶,不如將之轉作更有教育意義的紀念場所,令世人永不遺忘納粹歷史。政治學家麥斯林格就大力提倡將此改建成「責任之家」,希望建立一個青年中心,讓年輕學子利用具有歷史意義的空間進行相關討論。「這只是出生地,不是犯罪現場」,該市副市長扎格勒也說:「拆掉它無濟於事。」
目前這棟建築前立着一塊石碑,碑面刻有文字「百萬死者告誡我們,為了和平、自由與民主,永不再有法西斯主義。」該石碑石材取自奧地利毛特豪森集中營(Mauthausen Concentration Camp),毛特豪森與鄰近的古森(Gusen)是納粹最大集中營的所在地,專家估計二次大戰期間至少有12萬至32萬的人喪命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