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國際 > 正文

日皇退位 明春出台方案

時間:2016-10-18 03:16:18來源:大公網

  圖:9月26日,日本明仁天皇主持國會開幕儀式\美聯社

  【大公報訊】綜合共同社、美聯社、《朝日新聞》、《日本時報》報道:圍繞天皇明仁計劃生前退位事宜,日本政府17日首次在首相官邸召開專家會議探討如何為天皇「減負」,首相安倍晉三出席。專家組計劃在明年春天正式制定出相關方案。如果退位實現,將是近200年來首次有天皇退位。

  今年8月8日,明仁天皇發表時長約10分鐘的視頻講話,「考慮到身體逐漸衰老,完成象徵天皇的公務,或將變得愈發困難」,暗示已做好退位準備。這是日本天皇5年來首次、也是繼位以來第二次發表全國電視講話。

  兩個多月後,安倍政府為天皇退位問題而成立的專家組,17日在首相官邸首次舉行會議。專家組成員包括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名譽會長今井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御廚貴等6人,主要圍繞減輕天皇公務負擔、實現生前退位等問題匯總出相關意見。

  據悉,該專家會議將於11月和12月開會5次,就皇室制度和歷史等聽取約20名專家的意見。梳理好的論點最早明年年初提交國會,在朝野意見的基礎上,於明年春季左右匯總出台最後建議。由於憲法規定天皇地位「基於全體國民共識」,政府計劃於明年的例行國會上獲得批准。

  安倍在會上說,「這是事關國家基礎的極其重要的事項。希望大家充分審議,在也考慮到各種各樣國民意見的基礎上匯總建議。」

  此前,日本《產經新聞》消息指出,日本擬在平成30年(2018年)舉行「大嘗祭」,其為日本新天皇即位後的重要儀式,這意味德仁皇太子必須在此前繼位。

  商討退位後稱呼及身份

  不同於歐洲國家君主退位時有發生,日本現代皇家法律《皇室典範》不允許天皇「退位」,認為退位對政治穩定構成威脅。根據憲法,天皇是日本的「象徵」。

  有關天皇退位,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是適用於何種法律。安倍政府據稱希望將明仁退位作為特殊情況處理,計劃出台僅適用於現任天皇的特別法,而不是修改《皇室典範》處理退位問題,以避免談論女性繼位或者缺乏繼任者等爭議性議題。

  內閣法制局長橫畠裕介9月30日在國會上表示,政府不認為特別法違憲。但有日本憲法學者認為,「以特定的個人為對象的法律過於隨便,無法認同」,此事也將成為焦點所在。

  此外,《皇室典範》中並無對天皇退位後的稱呼和身份地位的規定,當局有意將新稱呼等寫入特別法之中。歷史上退位的天皇稱為「太上天皇」,其略稱為「上皇」。天皇退位後居住地和負責照顧起居的宮內廳職員規模等,也是討論的課題。

  八成民眾撐退位 保守派反對

  民調顯示,約八成日本民眾贊成老邁的天皇退位。安倍政府稱願意遵從民眾的意願,但國內右翼保守勢力強烈反對天皇退位,認為這將對皇室系統的長久存在構成威脅。

  因此,安倍當天在會議上強調,希望有關退位事宜「安靜進行」,暗示他力求避免在皇室繼承問題惹怒民眾,或者激怒保守派。討論天皇退位問題的六名專家組成員,全部是政府顧問出身,但沒有一人是皇室事務專家。這也被外界質疑這些人是因為會給出安全的建議,才會被延攬至專家組內。

  京都產業大學榮譽教授所功說,任何試圖快速修訂《皇室典範》的做法都會激起爭論,且一定會以失敗告終,致使好幾年都無法實施改革。因此,為明仁退位制定特別法對安倍來說,不失為最符合現實的政治選擇。但他指出,當局應研究如何改革皇室制度常年存在的問題。所功說,「在老齡化社會,有個90歲左右的領導人,是體制的問題。問題是,這樣的體制是否要過渡到下一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