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國際 > 正文

美俄對抗升級:危險但可控的困局/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展中國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谷寧

時間:2016-10-13 03:16:17來源:大公網

9月12日,美俄新一輪敘利亞停火協議生效。然而,協議的執行延續了慣有失敗套路:談判結束後短時間內暴力升級,各方「小動作」增多,彼此指責不斷。17日,美國「誤炸」敘軍陣地;19日,聯合國人道救援車隊遭空襲,美俄互指對方釀成慘劇,停火由此草草結束。美俄關係的急轉直下,兩國直接熱戰的危險加大,讓國際社會倍感憂慮。

  舊式對抗全新升級

  自和平協議瓦解,美俄間對抗就呈各不退讓、螺旋升級之勢。兩國以敘局勢為焦點的爭端,正擴散到雙邊關係的其他層面:

  一是暫停談判,互相指責。10月3日,美國宣布暫停和俄羅斯就執行敘停火協議繼續談判。同一天,俄駐敘使館遭迫擊炮襲擊,建築受損,俄認為係美所為,並指責美與恐怖分子合謀顛覆敘政府。

  二是強化軍力,加碼恫嚇。10月4日,俄S-300防空導彈入敘部署;5日,美媒放風稱美高層正討論「對敘軍陣地進行空襲」的方案。6日,俄要求美謹慎考慮後果。7日,宣布俄空軍將在敘無限期部署。

  三是在多邊場合針鋒相對。8日,美西方在聯合國安理會抨擊俄、敘升級阿勒頗戰事,譴責俄犯有戰爭罪;隨後法國、西班牙提出決議草案要求停止轟炸阿勒頗,但被俄否決─這也是其第五次否決西方涉敘提案。

  在敘問題之外,兩國關係的火藥味也越來越濃:美指責俄網襲其總統大選;而俄開始升級核威懾:不僅暫停《鈈管理和處置協定》,還開始在加里寧格勒部署「伊斯坎德爾-M」導彈。德國外長稱美俄此輪對抗,「危險已超越冷戰」。

  關係惡化原因複雜

  為什麼美俄關係會在短期內惡化至此?原因是博弈雙方利益失衡且互信脆弱。首先,美俄都希望維持在敘勢力範圍,在巴沙爾政權去留等問題上的爭奪遠大於反恐需要─更何況美對打擊「伊斯蘭國」、「征服陣線」等恐怖組織從來三心兩意,不時謀求「借刀殺人」。其次,二者在當前戰局下多有私心,也很難約束各自「小夥伴」不做「規定外動作」,出現意外事件後,互信基礎極易消耗。最後,暴恐勢力為生存而從中作梗,挑撥雙方衝突以漁利。

  拋開和平協議和外交「口水仗」的重重迷霧,僅以敘內戰進程觀察,美俄近期角力升級倒是理所應當。阿勒頗之戰事關全局,而當前政府軍佔據戰場主動,圍城日久、攻勢愈強。面對戰局危勢,美國自然不甘失敗,加強援助反對派,甚至縱容暴恐組織攻勢,更在外交上牽制俄羅斯。由此看,此前的停火與其說是「和平窗口」,倒不如說是暴風雨前的平靜、大戰前的休整。

  放大觀察縱深,因敘問題升溫的美俄對抗,其實是冷戰後二者爭奪的一個新縮影。今年5月,黑山成為北約第29個成員國,表明其擠壓俄戰略空間的銳鋒未止;烏克蘭危機使俄與美西方關係降至冰點,雙方在歐洲的劍拔弩張正演變成全面對抗。在此背景下,俄在敘發力,既是雙方鬥爭的延續,又權作一個外交轉圜的抓手。

  緊張持續總體可控

  美俄對抗會升級為局部熱戰麼?這種危險性似乎在近期有了一定上升。第一,兩國矛盾尚在激化過程中,而戰場形勢隨時有可能擦槍走火;第二,雙方都留有開戰藉口:美國仍在指責敘政府使用化武,俄則抨擊美與極端組織暗通款曲;第三,和平協議落實過程暴露出兩國,特別是美國國內對如何解決敘問題看法不一,是戰是和仍在博弈。

  但從戰略態勢看,輕言開戰則為時過早。俄羅斯近來受西方制裁和油價低迷困擾,經濟不振,國力難以久撐戰爭虛耗。敢在敘利亞向美叫板,主要是因為「化武換和平」摸透了美不願輕易軍事介入的底線,實則難有為敘政府「決戰到底」的能力和意願。美國戰略重心仍在亞太,敘屬外圍。若無法推翻巴沙爾政權,謀求有利於己的力量平衡,實現反恐目標亦是可接受的「低案」。更何況正值國內大選,政策主動性也受到不小制約。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算計的還是國家利益得失。美俄多半會繼續甚至升級「性價比」最高的暗戰,各自推高攤牌前的籌碼,但誰也不願讓局面真正失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