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阿基諾政府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裁決結果公布至今,南海並未風浪迭起,反而趨穩。然而,個別國家卻不甘寂寞,執意撥弄是非,大有不把南海攪亂誓不罷休之勢。
新加坡不恰當介入南海問題
不久前,新加坡外交部就南海問題與中國媒體進行激烈論戰。9月26日,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致函中國《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指責該報9月21日刊登的《不結盟運動首腦會新加坡妄提南海仲裁》一文。信件不長,卻使用了「毫無根據」、「胡編亂造」、「無稽之談」等不少強烈字眼。但細讀羅大使的信後發現,新加坡並不是否認在不結盟運動峰會上存在要求塞入南海問題相關內容的動議,而更多是在強調這是東盟的共同立場。對此,胡錫進的回信一針見血地指出,在南海問題上,尤其是在所謂南海仲裁公布前後,新加坡的表現讓人失望。中國外交部的回應是,確有「極個別國家」堅持要求在會議成果文件中片面渲染有關涉南海內容,但這並沒有得到不結盟運動絕大多數成員國的贊同。這使事實變得更加清晰。
其實,新加坡近年來在南海問題上的錯誤言行並非鮮見。就在新加坡外交機構糾纏中國媒體的同期,在日本訪問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再次大談該國在南海的關鍵利益需要保護。日新還一致強調海洋法律秩序的重要性。這不禁讓人想起,在所謂南海仲裁案結果公布後,新加坡就宣稱仲裁庭的裁決對各國的主權聲索做出了「強而有力的定義」。在去年12月,新加坡與美國達成協議,歡迎美在新首次部署P-8偵察機,加劇南海緊張局勢。
很明顯,新加坡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出現偏差。幾年前,新加坡總理和外長等官員都曾在不同場合表示,新加坡保持中立,不選邊站隊,提倡由當事國自行解決爭議。但當前,新加坡表現出莽撞介入南海問題的趨勢。
新加坡南海政策存在失誤
新加坡未能理解中國維護南海主權權益的決心。新加坡應該看到,多年來,中國的南海政策具有延續性和一貫性。中國堅持「雙軌思路」,警惕南海爭議國際化。中國還為和平解決爭端明確了底線,即任何國家別妄想迫使中國放棄正當權益。中國提出「彈簧」理論,明示「壓力越大,反彈力越大」的道理。新加坡應清楚,不管是美國還是美國領導的同盟體系,都無法迫使中國吞下正當權益受損的苦果。
新加坡沒有顧及東盟利益的大局。東盟國家關注南海局勢,致力於促使南海局勢降溫,而不希望看到任何一方引發南海局勢失控。新加坡在南海製造事端,有違東盟維護南海穩定的心願。近年來,中國與東盟關係發展態勢良好。中國支持東盟一體化進程,支持維護東盟在地區架構演變中的中心地位,支持東盟在國際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中國經濟發展為東盟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南海爭議不是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問題,新加坡強推東盟在南海問題上共同對華難以得逞。
中星應雙向而行共建夥伴關係
2015年,中國與新加坡確立了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成為兩國關係發展的新起點。這一夥伴關係的基礎是,雙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問題上相互理解和尊重。「與時俱進」則意味着,兩國關係的發展要符合世界發展的潮流。當今世界正向着命運共同體的方向發展,中新兩國都應更多考慮世界變局的客觀大勢和更廣泛的共同利益,避免陷入只糾結於小團體利益的怪圈。新加坡外交以務實著稱,有能力與各個大國形成良性互動,跳出「經濟上靠中國,安全上靠美國」的困境。
新加坡正擔任中國與東盟關係的協調國。承擔這一職責首先要保持中立,當好中國和東盟之間溝通的橋樑。新加坡應更多關注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未來,促進雙方發展戰略對接,共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借助南海問題挑撥中國與東盟關係、製造分裂,顯然有悖於協調國的角色。
胡錫進主編在回覆羅家良大使時提醒,「您的國家在南海問題上做過頭了」。新加坡插足南海,損害的是多方的利益,也將自食惡果,實屬不智之舉。現在回頭,為時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