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國際 > 正文

日學者獨攬醫學諾獎

時間:2016-10-04 03:16:10來源:大公網

  圖:大隅良典周一得知獲獎後在東京召開記者會\美聯社

  【大公報訊】綜合新華社、共同社及果殼網報道:瑞典卡羅琳醫學院3日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在細胞自噬機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細胞自噬領域,近年被發現和癌症、神經退化疾病等有關,大隅良典的研究也為相關疾病治療開創新契機。

  按慣例,揭曉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發布會在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舉行。當地時間11時30分(香港時間17時30分)許,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選委員會秘書托馬斯.佩爾曼宣布了獲獎者名單和獲獎原因。

  細胞「將自己吃掉」

  細胞自噬是近年來熱門研究領域。「自噬」字面意思是「將自己吃掉」,實則是一種細胞自身成分降解和循環的基本過程。通俗地說,細胞可以通過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來提供營養和能量,也可以降解一些毒性成分以阻止細胞損傷和凋亡。

  這一概念最早提出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研究者們首次觀察到,細胞能夠將自身成分用膜包起來,形成囊泡並運送到溶酶體(細胞中的小隔間,可以降解細胞成分),從而將其降解。

  研究這種現象困難重重,人們對其一直所知甚少,直到20世紀90年代早期,大隅良典做了一系列精妙的實驗。在實驗中,他利用麵包酵母定位了細胞自噬的關鍵基因。之後,他進一步闡釋了酵母細胞自噬背後的機理,並證明人類細胞也遵循類似的巧妙機制。

  評選委員會在當天發布的新聞公報中指出,大隅良典的研究成果有助於人類更好地了解細胞如何實現自身的循環利用。在適應飢餓或應對感染等許多生理進程中,細胞自噬機制都有重要意義,大隅良典的發現為理解這些意義開闢了道路。

  亦有助治療腦退化症

  分析指,自噬在治療癌症方面有很大前景。一方面,如果細胞的自噬系統出了問題的話,正常細胞可能會轉化成癌細胞。如果能夠保證正常細胞的自噬,那麼可以預防細胞癌變。

  另一方面,癌症細胞也會自噬,不斷吃掉自己,從而保證自己的「身材」處在正常的、「苗條」的狀態,避免免疫系統和其他治療手段的攻擊。如果我們能夠抑制癌症細胞的自噬,那麼癌細胞就會因為缺營養而死掉。

  此外,在治療神經性退行疾病,自噬機制也可以發揮作用,比如柏金遜症或腦退化症等。另外,也有研究人員用自噬機制治療肺結核和糖尿病等。

  大隅一直是熱門人選

  71歲的大隅良典生於1945年,是東京工業大學教授、分子細胞生物學家。他將獲得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獎金800萬瑞典克朗(約723萬港幣)。

  近年來,大隅良典憑藉其在細胞自噬方面的研究,一直是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2013年,湯森路透發布的當年獲得諾貝爾獎呼聲較高的28人候選名單中,大隅良典就因細胞自噬作用研究而入選。

  此外,2012年,大隅良典因在闡明細胞適應環境的機制、細胞自噬作用原理及其生理意義方面的重大貢獻,獲得了當年京都獎中的基礎科學獎。京都獎由日本京瓷公司創始人稻盛和夫捐資設立,從1985年起每年頒發一次,有「日本的諾貝爾獎」之稱。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