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巴基斯坦民眾上街抗議印度軍方殺死兩名巴國士兵/網上圖片
【大公報訊】綜合路透社、英國《衛報》、《赫芬頓郵報》報道: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的衝突持續升溫,甚至波及到兩國的電影行業。繼印度電影製片人協會(IMPPA)宣布禁止巴基斯坦演員在寶萊塢工作之後,巴基斯坦也做出反擊,禁止在全國電影院放映印度電影。有分析指出,印度近期用強硬手段處理克什米爾問題,顯示印度總理莫迪受到國內政治壓力。
印巴雙方於10月1日凌晨在克什米爾邊界再度交火。巴基斯坦軍方說,印度在當地時間凌晨四時毫無預警地向巴國開火,巴軍方立即做出回應,雙方持續交火了四小時。印度查謨─克什米爾地區一名官員則透露,雙方的交火持續大約兩小時,但沒有造成任何破壞。
巴電影院將受嚴重損失
9月18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襲擊事件,4名武裝人員攻擊印度陸軍基地,造成18名印度軍人死亡,大約30人受傷。由於事發地點接近巴基斯坦控制區,印度將矛頭指向巴基斯坦,但巴方否認相關指控,兩國關係隨即陷入緊張。
印度電影製作聯會(IMPPA)為了支持印度制裁巴國行動,9月29日開始禁止巴基斯坦籍演員、歌手和技術工作人員在寶萊塢工作。印度右翼政黨政客施拿帶頭呼籲把所有巴籍電影工作人員趕離印度。部分已準備十月上映的巴基斯坦電影也受波及。
巴基斯坦對此表示遺憾,但亦不甘示弱地宣布全國電影院禁止上映印度電影,直至兩國關係恢復正常為止。賓萊塢電影在巴基斯坦頗受歡迎,電影院線承認可能因杯葛蒙受嚴重損失。
受國內壓力 莫迪態度強硬
有分析指,克什米爾局勢升溫,印度總理莫迪對巴基斯坦採取強硬姿態,與他受國內政治壓力有關。報道指,印度國民不滿政府在面對涉嫌獲巴方支持的武裝組織發動襲擊時,態度被動。本月18日襲擊事件爆發後,印度內政部長更在推特怒轟「巴國是恐怖主義國家」,要求莫迪作出報復。一些退休上將、外交人員及新聞主播亦向莫迪施壓,要求給予巴國「一鼻子灰」。
莫迪上任後曾試圖與巴方改善關係,去年底更在外訪回國途中「即興」赴巴,為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慶祝生日。不過,今年1月印度一個軍事基地受襲後,他嘗試與巴方合作卻未獲積極回應。自此,莫迪態度變得強硬。
印巴兩國在克什米爾的衝突已經持續接近70年。自1947年兩國脫離英國殖民獨立後,克什米爾成為兩國搶奪之地。1947年10月,雙方就克什米爾展開第一場戰役,兩年後,雙方簽和議,建立停火印巴控制線。1966年,雙方就此領土展開二次戰爭,1972年再簽協議停火,不過爭端從未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