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娛樂 > 正文

《漫漫回家路》濃縮人生苦難

時間:2017-02-24 03:16:02來源:大公網

  圖:Saroo(中)小時隨養父母到澳洲生活,健康地成長

  今屆奧斯卡獲提名最佳電影之一的《漫漫回家路》(Lion),以真人真事改編,一名印度男童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和家人走失,輾轉被澳洲夫婦收養,長大後回到印度尋母。問題是:他的故鄉到底是在印度哪一處?本片的女角陣容不錯,其中飾演主角養母的妮歌潔曼(Nicole Kidman)更獲提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其他提名還包括最佳改編劇本、攝影、原創音樂及男配角。

  劉偉霖

  只得五、六歲的Saroo,由Sunny Pawar飾演,生長在單親家庭,母親是苦力,家境貧困,他小小年紀便跟兄長Guddu到處偷東西幫補家計。有一次,Guddu要在夜晚到火車站以外的地方「工作」,Saroo堅持要跟去,但一抵埗他累透了,在月台長椅上休息。Guddu讓他睡,說做完事就會回來找他。Saroo睡醒了,卻不見兄長影蹤,他想也不想便走上了一列沒人的火車,然後倒頭再睡。

  Saroo睡醒後,火車便一直開,開了幾日幾夜都沒停站上落客,結果只得他一個乘客的火車抵達加爾各答。Saroo不懂當地方言孟加拉語,又說不清自己的名字及故鄉,流落街頭。好心人報警,把他送往兒童院暫住。孤兒組織替他登報尋人,無人回覆,最終將Saroo交給一對澳洲夫婦收養。於是,Saroo在塔斯曼尼亞(Tasmania)長大,生活無憂。迪柏特爾(Dev Patel)飾演長大了的Saroo,他去墨爾本(Melbourne)繼續學業,參加印度裔同學的聚會時,在廚房見到印度甜點,一時之間,和兄長及母親失散的回憶重現。同學及女友鼓勵他去尋親,Saroo卻患得患失。

  大城市危機四伏

  影片接近一半篇幅是講述Saroo在印度和家人失散,流落街頭,然後被收養的經過。導演嘉夫戴維斯(Garth Davis)對Saroo流落加爾各答的描繪,令人想起經典印度片《街童》(Salaam Bombay!)即使它的故事是發生在孟買,但片中的男童也是從鄉下流落到大城市。相信大部分觀眾都會覺得《漫漫回家路》裏的印度段落,是最好看的部分,或者是因為這一段戲最能見到導演的功力。他將加爾各答拍得危機四伏,雖然不是用主觀鏡頭,但畫面的構圖往往令人恍如從Saroo的目光,看着城市的建築以及人山人海的景象,要把他淹沒一樣。另外,這一部分情節的對白也很節約,反映出Saroo語言不通的困境。

  戲中印度的情節驚心動魄,在劇情上彷彿要催促Saroo快點離開印度。首先,Saroo以為可以沿火車軌回家,途中遇見一個好心的婦人,但她其實是想將他賣落火坑。到入了兒童院,他又見到半夜會有男童被人偷偷帶出院外,守衛叮囑:「天亮前帶他回來」。看來,Saroo不被人領養亦有可能成為性奴。

  一方面,本片對印度的貧困以及缺乏兒童權益的慘況,拍得比《街童》及《一百萬零一夜》(Slumdog Millionaire)血淋淋。但另一方面,假如說得殘酷一點,Saroo這段經歷,亦可以說是一種「運」。假如他留在家鄉,難逃一世貧困的命運,但他去到澳洲,就可以正常健康地成長。

  本片一個有趣的地方是,用很少的篇幅描寫長大了的Saroo如何用網上程式,找到故鄉的確實地點。

  尋親的心理掙扎

  一般的拍法會標榜尋找答案的過程,但本片的編劇卻故意把「尋找」這一點放得很輕,集中去寫Saroo的心理掙扎,包括他對自己在澳洲高床軟枕,印度的兄長卻可能面對了二十年的良心責備,而母親亦會牽腸掛肚。此外,他也會擔心去尋親,等於是背棄了養母之恩。或許這種處理,令不少論者覺得本片不夠斤兩去問鼎奧斯卡。

  除了《街童》,本片亦令筆者聯想到另一部經典電影:溝口健二的《山椒太夫》。該片改編自日本傳說,主角廚子王本為貴族,但和母親及妹妹被山賊拐賣,他和妹妹成為奴隸,母親被賣到荒島做妓女。影片以主角長大後,歷盡艱辛和母親團聚,但妹妹途中犧牲作結。

  筆者想說的並非失散二十年或尋親的相同,而是兩部片都展現了電影可以將二十年的苦難壓縮成兩小時的魔力,觀眾可以在短短兩小時就經歷了一個人的半生經歷,但這同樣是電影的可惡之處,二十年的苦難怎可以在兩小時就表達?觀眾從頭開始看,當然心裏會叫主角:快點去找媽媽!但對於真的走過了這二十年的人,又豈會這麼簡單?可能會像Saroo習慣了舒適,亦可以像《山椒太夫》裏的廚子王,在奴隸階級中找到了一個安心立命的小位置,要他立定尋親的決心,其實很難。《漫漫回家路》描寫出這種矛盾的情感,能提名最佳改編劇本,並不是毫無道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