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娛樂 > 正文

何嘉坤:藝術節立足當下

時間:2017-01-16 03:15:43來源:大公網

  圖:《埃及式最後晚餐》劇照     香港藝術節供圖

  人常說,活在當下,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何嘉坤也在思考何謂「當下」?帶着這一思考,她將第四十五屆藝術節主題歸結為「此時此地」:「從一九七三年至今,香港藝術節早已成為了這座城市的一部分。時至今日,我們不僅要繼往開來,亦需重視當下,因此今屆藝術節的主題『此時此地』即表現對當下的審視。」何嘉坤說。日前,何嘉坤與《大公報》記者一席話,暢談第四十五屆香港藝術節編選節目心得。

  大公報記者 劉毅 王豐鈴

  第四十五屆香港藝術節將於二月十六日至三月十八日舉行。何嘉坤希望,觀眾能將這次的節目看成是一幅完整的圖畫,一幅有關香港的畫卷。在她眼中,「此時此地」不僅僅強調當下的重要性,更與表演藝術息息相關:「台上的表演者是經年累月的籌備,台下的觀眾是日復日的期待,這一觀演關係在同一個場地裏交匯,所謂剎那芳華,演員和觀眾都是對『當下』的表演及觀賞。」

  回顧展望兼而有之

  綜觀本次節目編排,既有對經典作品的重塑,亦有迎合時代變化的創新;既呈現大時代的風起雲湧,亦還原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可謂「回顧」與「展望」兼而有之。何嘉坤道:「只有當我們立足當下時,我們才能更好的回顧過往與展望未來。」何嘉坤強調,「此時此地」亦意味着對時代的回應:「今年是香港藝術節四十五周年,亦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我覺得不只是往後回顧經典、古老的藝術、這座城市的歷史,也需立足現在,炮製創新類節目。」

  本屆藝術節將有三個節目為慶祝香港回歸獻禮:土耳其玻魯桑伊斯坦布爾愛樂樂團專場音樂會;美國三藩市歌劇院與香港藝術節聯合製作、取材於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大型歌劇;英國聲音藝術家萊爾.利的《聲光頌》。「面向世界,如何呈現我們的經典?」何嘉坤認為歌劇《紅樓夢》凸顯了「對話」這一概念,她亦告訴記者,土耳其玻魯桑伊斯坦布爾愛樂樂團的專場音樂會即是呼應「一帶一路」。

  是次藝術節,何嘉坤不僅以大型歌劇《紅樓夢》及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的《春江花月夜》「回顧」經典名作,也通過幾部有關家庭的戲劇作品「回顧」時代變遷,「大時代對每一個家庭都有影響,而每一個家庭又是大時代的縮影。」何嘉坤表示。圍繞着家庭、城市與人的三個主題,本次藝術節特別委約製作、以家庭聚餐作為戲劇場景的幾部話劇,通過劇中人物的家庭生活,折射大時代的風起雲湧。此外,香港藝術節委約作品《世紀.香港》亦「回顧」百年香港史,「這場音樂會將音樂、文學、影像、歌唱共冶一爐,從十九世紀末至今日的香港本地詩歌、南音與香港客家山歌、廣東粵語流行曲中獲取靈感。」何嘉坤說。

  節目編排穿針引線

  相比較往屆香港藝術節,本屆香港藝術節在節目編選方面體現出了對新聞時事的關心,「剛剛過去的二○一六年美國大選,最終以特朗普當選、希拉里落敗的結果收場,這一結果是選前很多人始料未及的,也更說明生活的不可預知性。」比如在紐約公共劇院《大選年的家庭》三部曲第一部《餓》中,生活在美國紐約的一家人,遭遇美國二○一六年大選年,於炒瓜切菜、杯盤交錯之時,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雖未直接談及時政,時政卻已從家庭成員的言談舉止中表露無疑,前路的不可預知,不僅沒能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反而成為了眾人進食晚餐時的談資,「台下的觀眾會感到自己好似就坐在廚房,聽他們講述。」何嘉坤笑言。無獨有偶,埃及自主神殿劇團戲劇作品《埃及式最後晚餐》也是以戲劇反映埃及社會變遷,以及紛亂時代下個人的迷惘和不知所措。

  「有人跟我說,不太多外來的樂團訪港演出,現在有三、四個本地樂團都是很不錯的,但是外來的呢?以一個大城市來說,訪港的境外樂團是不多的。」何嘉坤坦言。考慮到這一點,本屆藝術節請到國外三個充滿活力的樂團來港演出,例如來自挪威的奧斯陸愛樂樂團,配搭俄羅斯指揮瓦西里.佩特連科,演繹多首北歐和俄羅斯音樂,包括《皮爾金》第一組曲、特維特的《100首哈登格民謠》選段、拉赫曼尼諾夫的E小調第二交響曲等曲目;土耳其玻魯桑伊斯坦布爾愛樂樂團,則由奧地利指揮家哥特柴爾帶領,呈現杜遜的《土耳其隨想曲》、舒洛夫的芭蕾音樂《歐吉拉拉》等曲目;而來自美國的辛辛那提交響樂團,將與法國指揮朗格黑合作,演奏艾菲斯作品《未解答的問題》、歌舒詠的《藍色狂想曲》等作品,詮釋法國印象派與紐約爵士情懷。

  回望前程,亦要展望未來。今年香港藝術節將打破劇場局限性,製作具展望性、創新性、互動性的裝置藝術《幻光動感池》,讓觀眾參與到節目中來,藝術家為觀眾腳下的圓形踏板加上觸控裝置,再把它們拼成同心圓,參與者踏足板上,這些踏板就會隨着人們步伐的改變而變幻色彩。參與程序雖不複雜,但正應了何嘉坤所言:「本屆藝術節,我們只想令觀眾覺得開心和滿足,故此我們敢於嘗試與以往不同的節目編選。」

  專訪尾聲,何嘉坤坦言,香港藝術節節目的選擇和安排,不會拘泥於節目的地理出處,最緊要的是保證每一個節目都有欣賞價值,且令節目之間存在一定的脈絡和關聯,從而引發觀眾對作品更深層次的理解與共鳴。當提及如何調配、平衡藝術節中的節目比例,是否如同調沙拉醬一般?何嘉坤搖頭糾正道:「不像做沙拉那麼簡單,我有另外一個比喻:籌辦藝術節更像是刺繡,諸多節目好似刺繡中不同顏色、質地的絲線,我們要做的事情,即是把諸多節目『穿針引線』地組合起來,令其成為一整幅引人入勝的美麗圖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