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曾志偉(右)與余文樂在《一念無明》中飾演一對蝸居父子
剛於日前閉幕的多倫多電影節包攬了世界各地的最新電影,其中最受注目的往往是英語片。各大片商也樂意讓影片在此首映,試探觀眾的反應,有時比一般試映場更可靠。以下,就讓筆者延續上回介紹威尼斯影展得獎電影之餘,為大家評點幾部最新英語片,以及兩部重點的華語電影。\王勛
威尼斯其餘得獎電影
時裝設計師湯福特(Tom Ford)於二○○九年首次執導,拍出《單身男人》(A Single Man),即獲得不少讚許。新片《夜行動物》(Nocturnal Animals)更上一層樓,在威尼斯影展奪得評審團大獎絕非僥幸,今次其導演技巧更成熟,敘事能力非凡,懂得收斂與自嘲,證明他並非以玩票心態來搞亂影壇,而是一名才華洋溢的作者導演。
《夜》片講述藝廊老闆娘蘇珊(Susan Morrow),跟丈夫生活得很不愉快,卻不敢改變生活。一天,她的前夫東尼(Tony Hastings)突然送來未出版的小說,讓她率先細讀。蘇珊一邊閱讀,其幻想的小說情節便開始在銀幕上呈現。這段戲中戲講述小康之家的三口子在▉德州/得州(美國州名)▉遇着狂徒,妻女均被姦殺後,丈夫不惜一切作出反擊。在閱讀小說期間,蘇珊憶起以往跟前夫的生活點滴,二人由相愛至分手,還有無法彌補的遺憾,令她有再續前緣的衝動。湯福特將三段風格迥異的敘事縫合,看似互不相干卻又結構緊密,顯示其匠心獨運。故事情節既有大衛連治(David Lynch)的詭異、希治閣(Alfred Hitchcock)的懸疑驚慄,又有塔倫天奴(Quentin Tarantino)對廉價小說的喜愛與敘事思考,在計算與雕琢的背後,不忘反思文本(text)與表現(representation)的關係,絕對是今年美國的重點佳作。
智利導演柏保羅賴尼因(Pablo Larrain)備受注目的新片《積琪蓮甘迺迪》(Jackie)奪得了威尼斯影展的最佳編劇獎,女主角妮妲莉寶雯(Natalie Portman)卻輸了最佳女演員獎給《星聲夢裏人》(La La Land)的愛瑪史東(Emma Stone),令人有點意外。《積》片的主角是美國前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的夫人,影片圍繞她在甘迺迪遇刺後四日內的決定與反應,加插她受傳媒訪問的片段。在這段危急時期,積琪蓮可謂十面埋伏,情緒波動不定,卻要處理國家當務之急,對角色與演員也是極大挑戰。筆者認為,妮妲莉寶雯的演出比她勇奪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黑天鵝》(Black Swan)還要內斂有力,敗了給輕巧直接的《星聲夢裏人》,的確有點替她不值。
奧斯卡前哨戰不再?
多倫多影展一向是奧斯卡作品出爐的重要地方,不過今年的戲碼稍弱,除了在威尼斯影展奪獎的幾部英語電影外,其他電影也看似陪跑分子而已。不過,爆冷賽果可能就在此中尋,譬如洛雷納(Rob Reiner)執導的《詹森》(LBJ),就有可能跟《積琪蓮甘迺迪》並駕齊驅,在奧斯卡的演員獎項大放異彩。兩片背景同屬上世紀六十年代,講述的分別是甘迺迪的夫人及接任的詹森總統,因此兩片同樣有模擬甘迺迪被刺殺的片段。今年十一月美國總統大選過後,可能有不少觀眾會看得特別投入,以兩片去懷緬及回顧那個年代。以戲論戲,《詹》片未及《積》片般深刻,但相對於妮妲莉寶雯,活地夏里遜(Woody Harrelson)飾演的詹森同樣扮演得維肖維妙,絕對有力問鼎奧斯卡影帝。
除了圍繞總統的電影外,種族電影亦在今年百花齊放。上回提及過的有《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多倫多影展還選映了兩部有關黑人與白人婚姻的電影。筆者曾在報道康城影展時談過謝夫尼高斯(Jeff Nichols)的《相愛》(Loving)一片,今次又有雅瑪艾辛迪(Amma Asante)執導的《聯合王國》(A United Kingdom)。片中的黑人男主角是南非某部族的王子,原準備甫結婚便可登基,卻愛上了一名英國白人女子,令他失去民心,而女方亦同樣受盡折磨。可惜影片對他們共墮愛河的描寫不足,集中講述種族問題。相對於《相》片採取的較寫實平民角度,《聯》片就較概念化,導演以唯美攝影將影片包裝成淒美的故事,可是未竟全功。
華語電影眼前一亮
華語電影方面,馮小剛執導的《我不是潘金蓮》(I Am Not Madame Bovary)也在多倫多影展放映,最後更獲得國際影評人聯盟獎。本片講述范冰冰飾演的農村婦人,被前夫稱她不守婦道,她不甘受辱,決定要控告他,但一審被駁回後,她鍥而不捨地向其他官員上訴,但無論市長、縣長、省長等官員都不受理,令事情愈鬧愈大,一發不可收拾。
導演馮小剛拍攝過很多不同類型的電影,今勻拋開商業計算,走高檔諷刺路線,同樣得心應手,甚至有不少影評均認為《我》片是他迄今最出色的作品。全片最有趣的,是馮小剛藉影片的畫面比例作敘事的一部分,且兵行險着以圓形的畫面拍攝農村段落,及後當主角走到北京,畫面便變成了「1:1.33」的四方比例。最後當一切塵埃落定,畫面即變成「1:2.35」的長方形,視覺上豁然開朗。無論用哪種畫面比例,馮小剛仍能保持構圖精緻,加上敘事簡潔幽默,趣味盎然。
香港今年少了電影參展,只有新晉導演黃進的《一念無明》(Mad World)(編者按:此片為香港電影發展局舉辦第一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的得獎作品)。影片以余文樂飾演的阿東一角,探討躁鬱症患者生活於現今社會所面對的種種問題。本片雖是低成本的獨立製作,導演黃進卻能以含蓄內斂的手法,冷靜地深入題旨,以蝸居劏房狹小空間的父子反思香港現況。余文樂演繹躁鬱症病人的沉實表現,也令人眼前一亮。 (下)
編者按:筆者為現任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策劃及資深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