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娛樂 > 正文

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 拆解「贏在起跑線」真相

時間:2016-09-23 03:16:00來源:大公網

  「第十七屆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於暑假頒獎。迦密中學的胡曦丹、區思朗,以作品《狂人日記》嘗試體驗停用一個月手機的日子,最後從八十間參賽中學中奪取高級組冠軍。參賽作品中,多份描寫父母與子女關係的題材亦成功奪獎,聖羅撒書院《 從奶粉廣告看兩代「虎媽」》榮獲高級組亞軍,聖公會陳融中學憑《「多餘」的爸爸媽媽》取得初級組「最佳選題獎」。

  「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由消費者委員會及教育局合辦。消委會主席黃玉山說,消費文化與學生息息相關,尤其是本地教育着重專題研習和全方位學習,參賽學生要與組員由研究題材,到走入社區、訪問公司職員等,都能發揮自己創意。他又說,廣告文化反映社會潮流,現在的父母追求子女成為小博士,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他勉勵學生「學無前後,達者為先,人生有很多條起跑線,第一次不成功,還有第二次和第三次」。

  體驗停用手機一個月

  胡曦丹、區思朗說,對《狂人日記》榮獲高級組冠軍感意外。魯迅在《狂人日記》中的內容散亂、充滿幻想,亦有其對社會的體會。現代人則認為沒有手機,日子會變得瘋狂,於是嘗試在去年十二月,研究停用手機一個月對自己和組員帶來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沒有手機,兩人看清了身邊的事物,重過以往有規律的生活,有空可以製作公仔,回家乘搭電梯時不再只顧聽耳機,而是和陌生的鄰居開始有了交談,唯一不便的是兩人不能用WhatsApp群組通知低年級同學參與活動的詳情,亦未能和同班同學討論功課分工,要由同組同學代勞。

  比較各年代奶粉廣告

  高級組亞軍、文憑試考生梁穎彤說,現代父母重視奶粉質素,希望子女「贏在起跑線」,於是以《從奶粉廣告看兩代「虎媽」》為題參賽,「在YouTube分別找出10個97年代和2000年代奶粉廣告,對比兩個年代奶粉廣告的宣傳口號,道具和主角有何不同」。她發現,90年代的父母,只要求子女懂行路、爬行,有探險精神,現代父母則要子女懂算數、玩樂器,最好能成為小博士,她總結說,「奶粉,可以一次過幫父母解決BB的成長,家長的夢想和局長的理想」。

  梁穎彤並不認同「贏在起跑線」,只有年頭出生的小孩才會有成就。她說,自己是年底出生的女孩,亦沒有入讀傳統名校,但校內成績一直不差。梁穎彤文憑試考獲五科32分,希望入讀中大醫學院,將來做位婦產科醫生。

  父母子女溝通沒界限

  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黃棣珊紀念中學的五位同學,憑《界「限」》分別榮獲初級組冠軍以及優異選題獎。組員之一的歐家永說,子女和父母欠缺溝通就會導致誤解,出現界限。組員蔡淇棋解釋,她曾向父親反映不喜歡鹹味牙膏,當時父親沒有任何表示,後來父親果真買了非鹹味的牙膏回家,她才發現「界限」只是子女幻想出來,並不真實存在,只要大家願意說出心底話。

撰文:大公報記者黃穎雅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