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娛樂 > 正文

包底發行的發展\田力

時間:2016-08-11 03:16:00來源:大公網

  自從內地電影票房噴泉式上升,院線發行競爭愈來愈激烈,於十多年前就出現了一種叫包底分帳的方式。

  這方式的好處是片主有保證的回報,但院線發行商卻要承受風險,考的是眼光和營銷的功夫,合約簽了下來,就各安天命了。

  包底分帳是指,發行方預測一個電影的票房,例如早期只是幾千萬,除去發行宣傳的費用及發行佣金(約百分之十至十五),之後所得的票房分成(約票房的三分之一)就歸片主所有。若是把內地的其他版權也賣給發行方,則同時可得到電視和網絡的收益。

  現時的習慣多是把電視和網絡的發行分開,即發行方主要是做影院發行。過去的做法經常出現一個現象,就是大家對宣傳發行費用沒有共識,產生爭拗。但以前對片主有一好處,一些發行商在票房比預測理想時,亦只抽取佣金,把額外的收入全交片主。當然,這做法現在已經消失,發展成更清晰的協議。

  現時流行的是包一個票房數字,例如是五億,再定一個最高的宣傳發行的費用上限。換句話說,合約內容非常清楚,清晰反映甚至列明片主可得多少金額。當片主對影片不太樂觀,或想不到票房可以幾何級的上升,會判斷錯誤,曾經有人收了包底的就不計較超過包底數目之後的分成,亦曾造成不愉快的爭端,甚至對簿公堂,幾年前就發生過這樣的事。

  現時的包底方式已非常完善,除了定好最高宣傳發行費後,超過雙方訂立的包底票房後的分成,都有列明。有些更是明文規訂票房超出的額量的分帳比例,例如超出三億是七三分,第四億至六億是六四等,這種包底分帳的合作模式已成行業習慣。運作起來仍是那句,院線發行商要承受風險。但為了取得一部自己完全沒有投入的電影發行權,似乎別無他法,重要的是風險與回報的平衡。

  最近就有一部電影,原本的發行方欲降低包底票房,片主「移情別戀」,得到另一發行商高價青睞,最後票房比預期低幾倍,發行商損失慘重。

  這種包底發行的形式,一方面風險高,另一方面卻可令發行方更着緊去做宣傳推廣,暫時來說,仍是片主不錯的選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