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娛樂 > 正文

比海還深稱量親情

時間:2016-07-28 03:16:04來源:大公網

  圖:良多(左)一直希望與妻兒破鏡重圓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長期以家庭關係作為拍攝主題,他的電影中,不斷出現各種各樣的破碎家庭,例如夫婦分離、子女早逝,以至親子錯配,諸如此類。比較起來,他的新作《比海還深》裏的設計,可能是現實中最常見的一種家庭關係。

  行 光

  《比海還深》講述事業失敗的中年男,和他離婚的妻子、與妻子同住的兒子,以及母親、姊姊一家的故事,比起是枝裕和的其他作品如《誰調換了我的父親》、《海街女孩日記》裏面戲劇化的家庭成員關係,可謂平實。這種平實,也正是導演展示功力的機會。

  電影中的主人翁、中年男子良多,由阿部寬飾演,他年輕時創作的小說得過某個文學獎,但之後的十五年,他陷入創作危機,寫不出新作品來。良多只是自欺欺人地以「為小說取材」為名,兼職做私家偵探,加上他沉迷賭博,長期拖欠各種租金、雜費,以至前妻的贍養費。他想為兒子買棒球手套,但借來的錢很快又失去,兒子卻已經用起母親新男友買的手套。前妻的新男友讓良多坐立不安,他更加渴望跟妻兒破鏡重圓。

  良多的母親獨居於老化的「團地」,她旁觀兒子不得志的生活,心中還是希望他能夠和前妻復合。直至一場颱風來到,把良多和前妻一家三口留在母親的家中,四人被迫困於一室,面對人生的抉擇。

  文學慰藉人心

  這部電影除了講良多一家人,其實還有另一個「角色」,就是他成長的地方,今天則是母親獨居的「團地」,也就是香港人所講的公共屋邨。導演花了不少篇幅去刻畫這個空間,在老化的社區,不時有老人家孤獨死去,這兒沒有電梯,遊樂設施老化,室內的裝潢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風格。這樣一個社區,和平常在電影、電視中出現的日本居住空間,頗有出入。而在裏面生活的老人家,過着一種上世紀的生活。他們聽的是收音機、黑膠唱盤,夏天食的是古法DIY雪糕。

  導演也細心地鋪排這些老人家的細微分別,良多母親的動靜和衣着,就和住在附近單棟屋的音樂老師,以及其他老人學生不同,藉此點出他們的經濟環境有所分別。

  至於良多,其實還是導演是枝裕和花最多心思的角色。一方面描寫他的文學世界,他的得獎小說其實取材於自己姊姊的日常生活,先有音樂老師的疑問,後有姊姊本人的抱怨。而在純文學不景的風氣下,出版社編輯找到多年沒有新作、又沉迷賭博的他,來為賭博漫畫創作故事。雖說文學路看來暗淡,但最後給良多安慰的依然是文學,而由母親到前妻以至舊居的鄰居,欣賞他創作的人還是不少。有趣的一點是,良多寫稿依然用原稿紙,是念舊還是賭到連電腦也負擔不起,就不得而知了。

  另一方面,則是描寫他謀生的私家偵探工作,除了偵查男女偷情,還要找走失的貓狗。良多是不良偵探,收兩家茶禮之外,還會幹些勒索的勾當。最要命的是,他像不少客人那樣,對前度念念不忘,跑去跟蹤前妻拍拖……不過,這間偵探社上上下下的人對他似乎不錯,包容他由借錢不還到敗壞社譽等等問題。而偵探面對人生百態的工作,會否幫助他找到人生出路?導演的暗示似乎是正面的。

  親人不能割捨

  是枝裕和的電影總是離不開家族的連繫,良多的好賭來自父親,兒子則像是遺傳了他的性格,還有寫字好醜和上一代的關係。這種種都讓人想起成瀨巳喜男的《閃電》,同樣是講家族關係的力作,《比海還深》雖說顯得溫和,但一樣講到那種難以割捨的感覺。難得的是,兩部作品同樣展示出抱有希望的平常/同理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