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清末名妓明信片
《遊戲報》將傳統的妓女選舉變換出不同的花樣,滿足了都市人的娛樂心理,並由此獲得了商業利益的最大化。但對於李伯元這位風流才子而言,逐利絕非唯一目的。他是在以其特有的詼諧調侃,借事寓言,進而喚醒痴愚。將進士等第與科舉頭銜,移植於妓女選美,本身就是借助科舉的外殼,嘲弄「神聖」的科舉制度。
那麼,李伯元主持評選的艷榜人物照片,為什麼會堂而皇之地進入宮中?在沒有找到確切的史料之前,我們不妨試做幾種可能性的推測:
一是朝廷關注李伯元其人
李伯元支持戊戌變法,與梁啟超等維新黨人關係密切,不時放言無忌,表達對國事的悲憤之情。甚至還有「西宮巍峨以壓日」等過激言辭,矛頭直指把持朝政的慈禧太后!他的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更以晚清官場為發難對象,集中描寫了官場中的種種腐敗與黑暗,堪稱清末官僚的百醜圖。他的活動可能也曾引起朝廷關注,並為此搜集相關材料,這些照片便由此進入宮中,並被有意或無意中收藏。
二是妓女引領潮流
上海是開埠最早的城市,也是中西文化的交匯之地。妓女以其獨特的身份與經歷,容易突破成規束縛,成為新事物的早期接受者和推介者。她們開風氣之先,尤其在服飾穿着和行為舉止上引領潮流,被視為時髦的代表。在此背景下,出於欣賞時尚或「整肅風化」,這些照片也進入宮中。
三是滿足娛樂需求
清末上海堪稱東方的娛樂中心,在傳統戲劇方面,也居於同北京相抗衡的地位。《遊戲報》在大量刊載妓院、妓女消息的同時,對梨園、優伶也不乏報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娼、優同屬「文藝工作者」,名妓、名伶都具有社會明星的地位。慈禧太后欣賞的譚鑫培、朱素雲等名角,都經常赴滬演出,受到熱烈追捧。宮中的主要娛樂活動就是聽戲,並收藏有大量京劇、崑劇的劇照。由此推之,同時搜集少量名妓照片,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當然,在尚未發現確切的史料依據之前,這些推測都不能成為定論。
(作者為歷史學者、故宮博物院研究室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