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慘淡的男排聯賽需要球員自救
慘淡的男排聯賽市場在極大程度上阻礙了中國男排的發展。市場不景氣引發球員流失,球員流失又導致球隊成績不佳,球隊成績不佳又造成更加低迷的聯賽的市場。毫無疑問,與欣欣向榮的中國女排聯賽不同,中國男排聯賽乃至中國男排的發展,正處於一個惡性循環之中。
中國男排發展進入「死胡同」,這早已成為中國排球圈的一個共識。只是大多數排球人還在等待和觀望之中,期待能有一個像郎平、汪嘉偉這般的「救世主」來改變整體環境。其實,與其等到他人救助,不如安下心來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作為球員自身,一個人無法改變整個大環境,但卻能成為更好的自己。中國女排之所以廣為國人喜愛,不僅因為其成績優異,更來自女排姑娘們不計成敗的拚搏精神。不能說男排小伙子們身上沒有拚搏精神,每一次奧運會落選賽他們都能「悲壯地」戰鬥到最後一刻。然而,綜觀男排聯賽,你會發現球員技術的粗糙,比賽中常常出現兩支球隊輪流發球失誤,一傳、小球串聯等基本技術更是差到難以接受的地步。不用與國外高水平球隊相比,就是與10年前的中國男排相比也有明顯距離。拚搏精神並不是只在比賽中才能體現,更需要在平常日復一日枯燥乏味的訓練中體現,這一點一滴的積累,或許才是中國男排走出「死胡同」最關鍵的一環。
包 裝聯賽吸引年輕人
球員需要提高自身水平,作為聯賽運營方和管理方則更需要開動腦筋來「包裝」男排聯賽。中國女排突出的成績讓其自帶光環,不需要包裝就可吸引關注的目光。然而,缺少明星球員的男排聯賽則更需要在聯賽賽制、競賽方法、外援引進、球員服裝、與球迷互動等方面進行一定程度的包裝。在聯賽包裝上,中國男排聯賽可以借鑒土耳其、韓國等聯賽的發展方式,將更多的娛樂化元素融入競技體育之中,例如邀請娛樂大咖或者人氣偶像親臨聯賽賽場,讓男排聯賽被更多的年輕人所接受,從而培養一批熱愛男排聯賽的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