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幾乎一半男排球隊沒有贊助
男排聯賽少人問津,很大程度上與各支球隊的投入有關。在14支球隊中,除了上海男排和北京男排兩個實力和財力較為突出的球隊外,其他球隊「生存」狀態都不好。有的球隊擁有大批天賦出眾的小將和當打之年的國手,卻苦於沒有雄厚的資金引入實力突出的外籍球員;有的球隊擁有一定的資金,卻苦於沒有實力雄厚的本土球員,靠引進外援也難以整體提升球隊的成績;還有的球隊是資金和球員都沒有,長期在聯賽保級圈苦苦掙扎,這樣的局面令近幾年男排聯賽的格局在大幕拉開之前就已經成為定局,毫無懸念的比賽也讓男排聯賽索然無味。
幾乎一半球隊沒有贊助
低迷的球市導致不少球隊缺少贊助商。在男排聯賽開始階段,幾乎一半的球隊沒有贊助商資助,即使有的球隊在聯賽開始後尋找到了贊助商,所贊助的金額也少之又少,球員的收入並沒有實際增加。與火爆的中國足球超級聯賽和中國男子籃球超級聯賽相比,男排聯賽的「寒酸」程度令人驚訝。有報道稱:中超一名球員的身價便足以養活一支男排球隊,但即使如此,也沒有太多的「親善大使」願意給予男排球隊更多的贊助。不少省市擁有多支足球隊和籃球隊,卻沒有一家企業願意出錢贊助一支男排球隊。
低迷的球市和無人贊助的窘境,直接影響了球員的收入。據了解,男排聯賽不少球隊中的國手或者老隊員的月收入只有4000元人民幣(約4999港元),小隊員則只有2000到3000元人民幣,有的球隊更低。不少年富力強的球員在賽季結束後,就選擇退役讀書或者從事其他職業。原因並不是因為自身水平不夠,也非對排球沒有熱愛,而是因為慘淡的男排市場環境,讓年輕的球員們看不到希望。曾經「豐滿」的排球夢想在「骨感」的現實面前被衝擊得七零八碎,退役是一個不情願但卻不得不做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