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每場女排比賽都吸引眾多球迷關注的目光
三月份,中國排球超級聯賽進入到競爭激烈的準決賽和決賽階段。女排聯賽方面,在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奪冠的鼓舞下,每場比賽都吸引眾多球迷關注的目光,多場比賽一票難求。男排聯賽方面,多年不變的京滬爭霸格局依舊沒有變化,吸引媒體關注的不是最後的冠軍歸屬,而是不少球隊面對慘淡市場的一聲嘆息。反差如此明顯的排球超級聯賽讓人唏噓不已,體育界流傳着一種說法—「男子技術的今天是女子技術的明天」,當中國男排發展遭遇嚴重滯阻時,中國排球未來之路將會步履維艱。/大公報特約記者 史玄之
每年排球聯賽都恰逢冬日,本賽季排超聯賽進行之時,正逢中國近年來最冷的冬天。然而,女排聯賽卻迎來了多年難見的火爆場面。從第一階段的蘇遼、津滬之戰,到第二階段津蘇、津遼、蘇滬之爭,再到「火星撞地球」般的準決賽和決賽,多場比賽競爭激烈,場面火爆。得益於新媒體的加入,今年的排超聯賽在網絡上全面直播,某些場次觀看網絡直播的人數甚至超過數十萬人。女排聯賽的火爆場面,一方面得益於中國女排突出的大賽成績帶動了球市,另一方面也得益於今年聯賽實施的「球員轉會」政策。一名球員可以在聯賽中實現「自由轉會」,充分發揮球員的個人價值,例如,江蘇女排在進入四強之後引入袁心玥和李靜兩名強將,彌補了本球隊的短板,加上江蘇女排原有的兩大「天尊」張常寧和龔翔宇,四大國字號攻手組成了豪華的攻擊線。原本實力佔優的上海女排在引援之戰中並未佔得先機,這也讓蘇滬準決賽結果撲朔迷離。除了更加靈活的引援政策,本年度女排超級聯賽的話題感十足。張常寧與韓國球星金軟景的正面對決、惠若琪的退役儀式、李盈瑩的橫空出世等,都讓女排聯賽成為不少球迷冬日裏最津津樂道的話題。
與火爆的女排聯賽相比,男排聯賽關注度持續走低。不少人都不知道中國還在舉辦男排聯賽,即使一些球隊有意將男女排聯賽安排在同一個場館,但觀看男排聯賽的觀眾卻少之又少。一般來說,男排聯賽在第一、第二階段每場比賽的現場觀眾在幾百人左右。今年升入中國排球超級聯賽的廣東男排將主場設在深圳,並引進意大利、白俄羅斯兩名外籍球員,但主場的上座率與同樣將主場設在深圳的八一女排有明顯差距,現場觀眾甚至比場上隊員還要少。不少球隊將主場設在大學校園,並通過免費的方式吸引更多人觀看。然而,在中國大學生課餘生活日趨豐富的今天,毫無亮點的男排聯賽很難吸引更多學生的興趣,觀看比賽者依然寥寥,遠不如校園一場「十佳歌手」比賽的上座率高。
市場發展不平衡
事實上,中國排球聯賽市場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由來已久,這一問題的產生與中國排球的整體發展布局及中國男排的低迷表現不無關係。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排壇「陰盛陽衰」的局面一直沒有打破。中國女排雖然也曾歷經低谷,但依舊可以在多次世界大賽中取得獎牌,中國男排的成績始終難有起色。除了在北京奧運上殺入八強外,中國男排一直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甚至連奪得亞洲冠軍都是一個難以企及的夢想。沒有過硬的成績,也沒有突出的球星,加上排球比賽對抗性稍顯不足等問題,男排聯賽慘淡的現狀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