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體育 > 正文

診斷罕病費時費錢缺資源

時間:2017-12-24 03:15:41來源:大公網

  圖:一家人早前獲商會贊助到日本大阪旅遊數天,茵茵看見奈良的鹿時,開心得笑出來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主席曾建平表示,香港對罕見疾病沒有官方定義,而聯盟在本港接觸到的罕病個案超過1000個,約有50種罕病,例如是雷特氏症、黏多醣症、龐貝氏症、小腦萎縮症、肌肉萎縮症等。

  曾建平指出,在香港診斷罕病十分費時費工夫,有病人診斷「三五七年都未知係咩病」,有時甚至會有誤診的情況。他解釋,本地臨床遺傳科醫生「一隻手都數得曬」,他們診斷罕病的工作極為繁重,加上熟悉罕病的醫生不多,令病人未能及時轉介至合適的醫生診斷。他又說治療罕病的藥費高昂,以脊髓肌肉萎縮症為例,一年藥費達600萬元,而日常照顧患者費用「一萬蚊走唔甩」。

  團體籲建立罕病病人名冊

  曾建平表示,部分罕病患者會有呼吸、吞嚥困難、智力不正常等情況,一般人難以明白照顧者的困境,他們所受的精神折磨與罕病患者不相伯仲,令人十分心酸。他舉例,有家長每星期要帶患病子女去十多個專科覆診,但成效不彰;餵食上想盡辦法,用水樽方便病童吸食食物;「請一個工人都未必夠」,照顧者「睇漏一眼」病人隨時會離世。

  曾建平稱政府近來有回應病人需要,未來或由臨床專家決定是否就特定罕病患者引入用藥,不再受現時的藥物登記名冊制度限制。他建議,政府應建立罕病病人名冊,方便收集數據及臨床研究;希望在兒童醫院加設罕病中心,「一站式」為患者提供診斷、檢測、治療、復康服務;亦冀設立個案經理,照顧罕病家庭的不同需要、支援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