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旁邊有一個小店,只賣鍋貼和牛雜湯。我很小的時候就在他家吃下午點心,放學以後,周末,有空就彎過去吃。我覺得他家的鍋貼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鍋貼。有一次還和媽媽在鍋貼店門口碰到了同班同學,媽媽也請同學吃了好吃的鍋貼。媽媽對待我的同學和朋友都好像是對待我一樣,有同學來找我玩都會留飯,大概是因為媽媽做的飯太好吃了,飯點來找我的同學變得越來越多。我的外婆也是這樣,外公去世以後,家裏很窮,可要是哪一天做了大餛飩,外婆都是會端給鄰居們的。媽媽講是因為我們家的人鼻孔生得大,鼻孔很大,人就會很大方。
後來我開始寫作,出版了一些書,有一個鄰市的姐姐很喜歡我的書,設法找到了我,和我成為朋友。鄰市姐姐有失眠的問題,睡前總要一瓶黃酒配三顆安眠藥,然後打很長時間的長途電話給我,直到我說了晚安她才能夠去睡,每天都是這樣,每天都是這樣。我很難過,我知道失眠很痛苦,我又不能為她做點什麼。
鄰市姐姐帶了她的小孩來找我,媽媽做了好吃的菜,鄰市姐姐說了很多謝謝。我也請她去鍋貼店吃我最喜歡的鍋貼,她的小朋友很喜歡鍋貼,吃了很多很多,鄰市姐姐就有點不好意思,說她其實是管小孩的,不許小孩吃太多。我說為什麼不許呢,好不容易碰到喜歡吃的東西。但是我確定了鍋貼真的是非常好吃的,不止我一個人喜歡,大家都喜歡。
後來我中止了寫作,離開家鄉。直到有一年回家過年,想起那個姐姐,給她打了一個電話。她接了電話,沒有欣喜,卻說,有的人真的很奇怪吶,都已經混得那麼慘了還敢裝腔作勢地來找我。我以為我聽錯了,我說你說什麼?她就又說了一遍,有的人真的很奇怪吶,都已經混得那麼慘了還敢裝腔作勢地來找我。你懂伐?我說了晚安,掛了電話。原來對於有的人來說,不寫作的我,真的是一錢不值了呢。
我並沒有因為失去朋友和尊重就又寫作,我回去美國,繼續我的生活,我也許不知道未來是什麼,但是我堅定地知道,比寫作更重要的是生活。
即使後來我又回來寫作了,重新擁有一個工作的圈和一些一起工作的朋友,但是我會一直一直地記得誰說過的,你可以忙這忙那,你可以有這個圈那個圈,但是你要知道,有一個最重要的圈,叫做家。
我很少回家鄉,但是只要我回家,我肯定會去吃鍋貼。真的是過了很久,清真寺都沒有了,那家鍋貼店已經搬去別處,巷子的深處,我找到它,用家鄉話,叫二兩牛肉鍋貼,配上一碗加多香菜碎的牛雜湯,還是跟我年輕時候的味道一模一樣呢。
‧周潔茹,作家,旅居美國九年,現居香港。著有《小妖的網》、《中國娃娃》、《你疼嗎》、《我們幹點什麼吧》、《島上薔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