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煒舜著《卿雲光華》
據統計,中國數千年來帝王有近九百人之多,而名下有詩作傳世者就達九十餘人,誠可謂世界之冠。但今日除寥寥幾位外,大多數所受關注仍然不足。進而言之,「知人論世」是文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但與一般詩人相比,帝王詩人的史料不患寡而患多,一味將其詩作比附史事,反而偏離了文學研究的本意。
詩歌作為古代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組件,必須得到帝王的支持。不少帝王在生長環境、教育背景的影響下,有意為詩,不足為怪。本書認為,中國帝王對文學的支持,以初唐為分水嶺:前此的漢武帝、曹操父子、梁武帝父子、陳後主、隋煬帝等人作為文壇領袖,不僅主導文學活動,還身體力行參與創作。這種情況在初唐的太宗、高宗、武后時代依然如此。換言之,初唐以前的帝王往往是以文學與政治雙管齊下的方法來主導文壇。而盛唐以後,帝王逐漸減少文學活動的參與度,而科舉制度又日益完善,因此帝王對文壇的影響便主要以政治手段為主。
從前負責在職碩士班的「詩歌專題」課,以列朝帝王詩為主題,累積了一些新的見解,因此撰成此書。筆者希望讀者能注意到數千年來的詩統、文統之環環相扣,故選擇了「卿雲光華」一名。
‧陳煒舜,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研究古典文學、文獻學、神話學等。餘暇從事散文隨筆、新舊體詩歌之創作,及外文詩歌與歌詞之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