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體育「娛樂化」是不少人接受體育的方式,但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競技體育不應淪為「娛樂化」的附庸,它應該擁有更為深遠的內涵。
「迷妹文化」無法拉動全民體育
「迷妹文化」是中國體育「娛樂化」的主流,不少女球迷因為喜愛某些體育明星而關注這項運動。里約奧運會後,瘋狂的「迷妹」們遍布各個賽場,對自己的偶像前呼後擁,但這些關注僅僅限於運動員本身,就如同那些高喊「我們只喜歡張繼科」的「迷妹」們,她們喜歡的是張繼科而不是乒乓球,其中不少人或許連比賽規則都不清楚,也很少參與乒球運動。如果有一天張繼科退役或者轉行,她們或許就會從乒球賽場上消失,因此希望通過「迷妹文化」拉動中國全民體育發展的道路顯然走不通。
雖然國乒在奧運後關注度爆棚,但總教練劉國梁依然清醒地認識到過多的商業化活動和「迷妹」粉絲追捧,必然會對球員形成干擾。運動員如果被捧昏了頭腦,就會欲望膨脹、心態浮躁,影響比賽成績。「娛樂化」時代要求運動員有更高的自制力,能夠抵抗住外界的誘惑,提升自身商業價值並不等同於成為一位「娛樂明星」。不少運動員熱衷於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忘記了自己運動員的身份,比賽成績一落千丈,甚至在娛樂活動中受傷耽誤了訓練和比賽。其實,運動賽場才是展現運動員自身水平的最好舞台,競技場上不相信顏值和人氣,重要的還是自身實力,這需要運動員能夠心無二用,忍受寂寞、孤獨和傷病的痛苦,通過扎實系統的訓練提高自己的競技水平,出色的運動成績才是擴大自身商業價值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