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體育 > 正文

問題多多/「鷹眼」技術還在摸索

時間:2017-01-06 03:16:24來源:大公網

在「鷹眼」系統投入使用的第一個賽季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可以理解,畢竟如何合理、準確地使用「鷹眼」技術還處於摸索階段。不過,經過一個賽季的試驗,中國排球協會應在來年的全運會和聯賽中提升「鷹眼」技術,保證「鷹眼」的公平性。

規範挑戰權限

顯然,如今使用的這套國產「鷹眼」系統無法滿足比賽的需要。目前的「鷹眼」系統由於攝像機數量較少,質量又參差不齊,難以保證判罰的準確性,而且「鷹眼」回放等候時間過長,有的賽區使用一次「鷹眼」挑戰耗時5至8分鐘,這使運動員難以保持狀態的連續性,因此中國排協及其所合作的科技公司應該針對實際比賽中出現的問題,更新提升「鷹眼」回放系統。增加覆蓋球場的高速攝像機,同時提高攝像頭的像素和與電腦之間的連接反應時間。

今年聯賽中出現不少球隊對於挑戰內容和挑戰權限不熟悉的問題,這或許是賽季初技術會議上裁判與球隊教練組溝通培訓出現了問題。比如,挑戰申請究竟應在死球後多長時間作出?是否有場外裁判手動記錄申請挑戰的時間,還是完全憑着主裁判的主觀意識?挑戰內容究竟包括哪些?除了正常的界內界外、球觸對方攔網隊員、球員發球踩線、過中線、後排球員進攻踩三米線、球觸及標誌桿等,對於球從標誌桿內還是標誌桿外、球下落後是否觸及對方隊員、球員四次擊球等內容是否也在挑戰範圍內?從比賽來看,各個賽區對於「鷹眼」挑戰權限和尺度並不統一。

在「鷹眼」回放球落界內還是界外時,當前的挑戰系統無法給出球運行並且落地的軌跡,只給出球最終落地的位置,因此無論是教練還是現場觀眾都無法知道該球是需要挑戰的那一球,還是之前比賽的球?如果只知道球印而不知球的軌跡,那就存在貓膩的空間,裁判完全可以播放之前球的落點或者人為合成球印來「欺騙」觀眾。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