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李先生告訴我:「香港人的地理知識過不了長江。」雖然這話聽着有點誇張,但不是沒有根據。
我剛到香港工作時,一個同事問我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我出生在天津,所以回答說「北方人」。那個同事說:「噢,你是上海人!」
在中國,南北之分一般以長江為界。上海在長江之南,怎麼算是北方?站在一旁的李先生趕緊解釋:「對於香港人,上海就是北方啦。」
李先生出生在上海,一九四八年隨父母來香港定居。在我進公司之前,他是唯一的「北方人」。我們這兩個隔着長江的「北方人」因此而成為好朋友。
天津籍的香港人經常會遇到這種尷尬事。上世紀九十年代我來香港的時候,大部分香港人都不知道中國有個地方叫天津。有一次我休年假,同事問我去哪兒?我說「回天津」。同事說:「噢,回鄉下。」
天津是中國第三大城市,人口多過香港。怎麼是「鄉下」?一八四一年,當香港由一個小漁村剛開埠的時候,天津作為長江以北最大的、國際知名的商貿中心已有兩百年的歷史了。
李先生告訴我,香港人把回內地就叫作「回鄉下」。
大概是受英國殖民地文化的影響,香港人特別愛詢問別人的出生地。每次有人問我出生地時,我都要附送他一堂中國地理速成課。
有一次在一個社交酒會上,一位嘉賓走過來與我閒談。他是一個公民教育組織的負責人,本職工作是中學副校長。他問我在什麼地方出生,我答:「天津。」
他眼珠轉了轉:「是個小地方吧?」
「是」,我微笑地點點頭。
「不怪我不知啦。它在哪裏?」
「靠近北京。」
「人口有幾多?」
「一千兩百萬。」
他眼球放大了,追問:「一千兩百萬?大過香港?」
大概他認為我講錯了數字。號稱「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當時的人口「才」六百萬。在我又講了一遍數字後,他轉身去拿食物,沒再回來繼續談話。
這個對話不是發生在一八四一年,而是在香港回歸中國十年之後。作為香港人,不應該不知道天津。在十九世紀中葉,中英兩國打了兩次「鴉片戰爭」。第一次簽訂的是《南京條約》,第二次簽訂的就是《天津條約》。
如果一個中學副校長及公民教育組織的負責人對自己國家的歷史和地理也搞不清楚,那麼我們有什麼理由去責備年輕人無知?這一次,我沒有為自己的天津籍而尷尬,而是作為一個香港人感到臉紅。
‧方元,香港建築師作家,著有《一別鍾情》、《一樓兩制》等建築藝術評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