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郎平(左)與其中一位得意弟子顏妮
當2013年郎平執掌中國女排時,其曾將王一梅、馬蘊雯、殷娜、張磊等多名老將招入集訓名單中。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比賽觀察,郎平決定放棄這些傷病纍纍、早已過了巔峰狀態的老將。放棄成熟的老將對於當時還一無所有的中國女排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當時也曾引發了不少排球專家的質疑和反對。里約奧運會前,世界杯冠軍成員曾春蕾在最後時刻被毫無大賽經驗的龔翔宇頂替更引發了軒然大波,甚至有媒體公開指責郎平的排兵布陣。然而,這些來自外界的干擾都無法影響郎平的判斷,她特有的排球智慧已經清晰地告訴她自己該做什麼選擇,中國女排該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
凝聚心血指導後輩
放棄成熟的老將意味着郎平和她的團隊要培養羽翼未豐的新人。郎平執教四年先後培養出朱婷、袁心玥、張常寧、龔翔宇等4名極具潛質的選手,每一名選手身上都凝聚了郎平的心血。教給朱婷一傳動作、改進袁心玥的扣球動作、更正張常寧的上步起跳動作、增加龔翔宇二號位進攻的線路變化等等,郎平和她的團隊好比基層體校教練一般手把手磨煉女排的基本功。雖然過程十分艱苦,但郎平堅信這幾名選手的成長不僅有助於女排今天的崛起,更代表着中國女排的未來。
郎平執教的另一大妙招就是不固定主力陣容,淡化主力和替補之分。這不僅可以迷惑對手,還能夠保持球員之間的競爭意識。郎平每年集訓大名單多達二三十人,隨後逐漸縮小範圍,最終確立12人奧運大名單。在奧運備戰過程中,郎平多次表示除了朱婷之外,沒有人是中國隊的絕對主力,這也讓運動員時刻保持競爭狀態,每個人為了能夠進入主力陣容不斷雕琢自身技術,全隊整體實力也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