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郎平(前)早前出席女排聯賽揭幕戰開球禮時展露身手
郎平多年在世界各國帶隊征戰的經歷賦予了她廣闊的國際視野,也讓她執教時能始終緊跟世界排球潮流,走在女排技戰術打法的前沿。
堅定高大化之路
郎平執教期間選擇了朱婷、袁心玥、張常寧等一批高大球員,中國女排平均身高始終保持在1米90左右,位於世界前列。其實,在郎平執教初期,曾有人指責中國女排的高大化之路背離了亞洲球隊小快靈的打法風格,特別是當中國女排在2013年亞錦賽上先後負於泰國、韓國等隊時,郎平面對着來自媒體的巨大壓力。然而,郎平似乎對於這些質疑不為所動,她始終堅信高大化是未來女排的發展道路。雖然中國女排在亞錦賽折戟沉沙,但失利的原因不應歸咎於中國女排高大的身材,而是隊員基本功薄弱,缺乏足夠多的整體訓練時間雕琢基本技術。事實證明,經過幾年的磨煉,中國女排的基本技術有明顯提高,而強大的網上實力已經成為中國女排的一大優勢;相比之下,原本以小快靈著稱的泰國隊和日本隊反而成績下降。
組建複合型團隊
為了衝擊里約奧運會獎牌,郎平在競聘報告中就提出組建複合型團隊的意見。所謂複合型團隊除了運動員和教練員外,還設有體能師、營養師、科研分析團隊、陪練、中方和外方醫生等等。複合型團隊的建立符合國際上對於集體球類項目的要求,世界上知名的團隊例如德國足球隊都擁有龐大的複合型團隊,以保障運動員能夠在球場上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水平。郎平的到來將這一先進理念帶給了中國排球界,以往由人工一筆一劃統計出來的技術分析,改由排球數據分析軟件完成,也讓中國傳統的訓練和比賽模式得到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