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對每個告別校園的人來說,社會都在下一盤很大的棋。踏進職場是重塑、是馴化、還是對曾經的稚嫩投降,全部不得而知。恰好在這時出現了正在無綫網絡電視日劇台播出的日劇《給力!漫畫社》(日本原名:《重版出來!》),這部被譽為新人必看的「職場寶典」劇,煲劇後才發現,它並沒有給出問題的答案,反而像一面哈哈鏡,讓你在哭泣時、無助時,甚至想要放棄時看到自己原本笑着的樣子,然後奮力爬起,再出發。
判 答
多少人曾勾畫過理想中的工作?有一個能為之奮鬥不止、炙熱到每天跑去上班的目標;一群千奇百怪、性格各異的有趣同事;一個目光如炬、雷厲風行的大老闆和溫柔包容、言傳身教的上司。的確,從這個角度說,《給》劇太美好,期待着看勾心鬥角、人事紛爭等狗血戲碼的人們恐怕要失望了。不過,它不是不想揭示殘酷,只是不想如此粗暴地輾壓,現實本就難熬,何不講一個觀眾可以用心聽的故事。
用心一詞是導演和編劇想傳達的思想。劇情圍繞漫畫出版社展開,在編輯部這個濃縮的舞台裏,女主角黑澤心(黑木華飾)曾經是一個柔道選手,因為受傷轉行當起漫畫編輯,被分配到雄性配額爆錶的周刊《Vibes》,元氣滿滿地投入戰場,硬是用招牌過肩摔和個性十足的柔道精神「降服」了一眾男同事,也讓所有人的故事,在毫無防備中多了全新的可能。
這部劇改編自松田奈緒子的同名漫畫,原作曾斬獲「職場漫畫排行榜」第一名,「經濟新聞工作漫畫類」第一名等驕人成績。在日劇中,以漫畫改編的劇集不勝枚舉,但透視漫畫出版人的卻並不多,究其原因,是這個行業有太多不為人知的苦澀和艱辛,人們通常聚焦於光鮮亮麗的作品,往往忽略了背後難以計數的默默付出。
「重版出來」意為成功再版
日本人對漫畫的痴迷眾所周知,據統計,目前每周出版的漫畫雜誌銷量超過一千萬冊,推算下來,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在購買漫畫。但漫畫家的出道卻是難於上青天,他們要經過漫長的投稿、試水,初步連載,只有當連載獲得一定市場反響時,出版社才會考慮推出單行本,畫家們往往只有走到這一步,才算夢圓。和他們相比,編輯常被人認為只是做做嫁衣而已。其實遠非這麼簡單,劇集正是在這個立足點上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從負責跟漫畫家溝通,漫畫定位、修改,到發掘新人,提交計劃書,再到幫助漫畫家排憂解難,理順情緒甚至是解決生活困擾,都一一呈現。他們就像是用力拚殺在兩個戰場上的兩隊人馬,那種痛並快樂着的感覺毫無差別,只不過一個在台前,一個在幕後。劇中的關鍵詞「重版出來」意為成功再版,指出版物因受歡迎而再次印刷投放市場,女主角正是在入職第一天就以此為目標,在她和編輯們心裏,這是最大的幸福。
在劇中人引領下,觀眾們看到了漫畫雜誌從孕育到出生的全部過程,一本書構思、出版,到最後發行,從編輯部到銷售員,甚至書店門市,要通過什麼樣的程序,越過哪些關卡,都是大學問。女主角和銷售員為了增加曝光度,主動提出在其他區域設置漫畫專欄,最大限度吸引相關族群,發行部負責人多年來積累出一本「秘籍」,詳細記錄了書店店員的性格喜好,並告誡下屬「我們賣的雖然是書,但交往的是人」。這些相對陌生的領域大大方方地露出真容,叫人直呼過癮。
當然,劇集的高明之處,還在於熟悉的代入感。它啟用職業漫畫家作畫,包括我們熟悉的《多啦A夢》作者藤子.F.不二雄,還藉由編輯的口講出了不少實用漫畫知識,如分鏡、短評等,深入淺出地娓娓道來,連漫畫盲都能津津有味樂在其中。
很多人被這部劇吸引,源於它恰到好處的正能量,女主角黑澤心從愛看漫畫到成為編輯,飽含熱血和能量,心無旁騖地做每一件事,從不逃避也不退縮。面對資深漫畫家的苦惱,她細心觀察,一語道破作畫角度才是問題關鍵;在發掘新人的展會上,她積極奔走,不錯過任何一個有夢想、有才華的年輕人,就算是面對前來投稿、畫風跟出版社不搭的老爺爺,都會給出建議,讓他去其他地方嘗試,使得一位老年漫畫奇才橫空出世。正是這些活力、專注和嘗試的勇氣,讓她迅速成長為一個獨當一面的優秀編輯。
沒有迴避現實職場殘酷
與之相對,現實中的職場也許放不下那麼多熱忱,也許在劍未出鞘時就已被潑了冷水。職業究竟是夢想的延續還是謀生的手段?這些殘酷問題劇集非但沒有迴避,甚至以特寫展開。與黑澤心相反的陣營裏,有營業部的小泉,最初因為太沒有存在感而被戲稱為「幽靈」,上班如行屍走肉,所幸被女主角影響,找回自信和優勢。也有人就此妥協,在這其中,編輯安井是個極具張力的人物,一開場就冷漠的臉,對女主角獨到的賞識和不留情面的嘲諷,消極刻薄的工作態度,直到矛盾大爆發才揭曉答案,原來這個自私、冷酷的人曾有勝過任何人的熱情和夢想,因為負責的雜誌經營不善倒閉而選擇了現實,信奉利益至上原則,被人稱作「毀人編輯」,最初的反派此時收穫了最多的同情和共鳴。在眾多選擇中,究竟是向前還是轉彎已無所謂,總編的那句「辛苦,這些年都靠你了」更讓人不禁動容,深刻嘗到個中辛酸。
編輯不易,漫畫家們更有苦難言,今天可以妙筆生花,明天就可能黔驢技窮。同為老漫畫家助手的沼田和中田伯,就是這樣的人,前者剛入行就得到新人獎,卻當了二十年的助手始終無法出頭;後者孤僻潦倒,獨具才華,對漫畫有着永無止境的追求。最後前者選擇離開,回老家繼承酒廠,再出場時竟比誰都安然自在,原來這才是更適合自己的生活。而後者在艱難的掙扎中繼續下來,終於實現了個人單行本的「重版出來」,對陰鬱的他來說,要健康而完整地擁抱夢想,漫畫是唯一的支撐。
換作我們,也會想問,身處劇中將如何選擇?不是所有人都能堅持開始時的路,也不是誰都能兌現當初希望成功的承諾,退一萬步講,成功的解釋本身就無定論。我們都曾試圖用力地去追求一樣事物,可每個人得到的結果總不盡相同,所謂的無怨無悔,不該是勉強或逼迫,而是在沒有遺憾的付出中投入過、大汗淋漓過。唯有這樣的過程,才會在未來的起起伏伏中不忘記夢想,不輸給初心。 (圖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