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由孔侑飾演的基金經理帶女兒坐火車到釜山,打算與前妻一起慶祝女兒生日
「喪屍」席捲全球銀幕,荷里活電影之外,由香港到日本的電影人,都不乏把這種生化怪物搬上銀幕的經驗,如今連韓國電影人也來參一腳,拍出了《屍殺列車》一片。一般來說,大銀幕上的喪屍片,尤其是亞洲地區出品的喪屍片,很少是票房大片,而是接近小眾的cult片。《屍殺列車》則不同,目前除了成為韓國的年度票房冠軍,還創下港台兩地的韓片票房紀錄,是一個相當有趣的電影現象。
《屍殺列車》的主角是一對父女,基金經理為滿足女兒的生日願望,抽空陪她坐火車到釜山找前妻慶祝。只是,當列車開動時,蔓延全國的喪屍病毒卻在車廂內迅速爆發,被困車內的乘客慌忙走避,與喪屍展開生死搏鬥。而在沿途各站等待他們的,依然是喪屍,唯一的生機在鐵路的終點—釜山。除了這對父女外,故事的主線還有一對夫妻,妻子已懷孕,還有一對學生小情侶,以及一對年老的姐妹,四組人的關係構成了整部電影的推進,焦點是大家如何為所愛的人犧牲,他們逃命之餘,還要衝過群屍去救所愛的人。
電影中間的情節(例如利用過隧道時的黑暗製造緊張氛圍),讓人想起另一部韓國導演的作品—《末世列車》。
暴露人性
和多數喪屍片一樣,這部電影講的其實不是喪屍,而是置身極端環境下人性的大暴露。但相比起來,這部電影關於喪屍本身的細節,還是少得可憐,例如可以在感染後不到一分鐘把人變成喪屍的神秘病毒,其實只用了一句台詞來描述。而那些席捲韓國的喪屍,行動迅速,是接近《地球末日戰》那種類型。有趣的是,《地球末日戰》裏的喪屍源頭,正好也是韓國……
至於人物,電影主角的父女,關係疏離,作為基金經理的父親被人視為吸血鬼,女兒也習以為常。而女兒,則可能被母親教育成一個極之樂於助人的女孩,在逃命的時刻她依然不忘讓座,也不肯和父親獨自逃生……他們和一齊逃命的夫妻有最多互動,兩個男人和兩個女人各自成為配對,男的豁出去保護家人,女的則在逃命中互相幫助。其餘兩對人,則是襯托的角色為主。而最大的衝突,則是來自列車內其餘的乘客。那些人害怕和喪屍搏鬥過的幾位主角受到感染,結果招致全車人的滅亡。其中為了逃命完全不顧其他人的公司主管,則是無私小女孩的對照物。
緣何恐懼
如果說這部電影為什麼如此受歡迎,可能就是其正面的價值呈現。幾個主要角色都是為了保護家人而奮戰不已(可以說是十分之父權,幾個女性角色都是不斷逃命/被保護),最後惡人有惡報,好人的犧牲有回報,一點也沒有多數喪屍類型片的黑色悲觀、全員死亡的負面情緒(如葉偉信的《生化壽屍》)。觀眾就算不是喜好這種類型的cult片,也可以安心觀賞……也有論者指出,編導不時暗示韓國政府隱瞞真相的做法,和現實世界的情形類似,引起觀眾共鳴。但筆者以為,類似的災難片,政府機關隱瞞實情幾乎是指定動作,這個只能說是當地民情對這種情節特別有感覺。
更令筆者感興趣的是,逃亡的終點,沒有淪陷的人類堡壘在釜山。由首爾(前稱漢城),一路到大丘,蜂擁而至的喪屍一瞬間突襲,沒有一處地方安全。這個路線,倒令人想到六十五年前的朝鮮戰爭,朝鮮人民軍也正是一路由北至南作戰,直到釜山防禦圈才停下來。這個路線的設計是有意為之,還是因為列車困獸鬥的設定緣故?不得而知,但總是讓人想起冷戰年代各種因應核戰恐懼而發展出來的怪物災難片,只不過在韓國人的立場來說,恐懼的來源是一場真實發生過的戰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