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有很多種寫法,不只是「讚」與「彈」,有時效果千變萬化,讀完之後不知是「小罵大幫忙」還是明「讚」暗「彈」。最近就有兩篇影評,題目都是要為電影說公道話,但讀後卻有另外的感覺。
其中一篇是說一部近期大賣警匪片其實拍得很好,文化人不應口誅筆伐。他說這部電影劇情完整刺激,引人入勝,比《叛諜追擊5》有過之而無不及。話說過了頭,相信那電影的導演也不敢苟同。對於該電影中的對白和劇情,一般評論是誇張犯駁,而這評論人說「頗有意思」。這其實是品味問題,但他認為「是喜好而已」。對白是否誇張犯駁,是有客觀標準的,而且品味高低也是有根據的。最搞笑的是,此人在文中指「可能(我)一向沒有什麼品味,××在本地電影而言,相當精彩,堪稱上乘之作」,否定了結語的「喜好而已」的說法。這篇影評看出作者喜歡那部電影,但沒有足夠的常識和論據去支持自己的觀點,效果適得其反。
另一篇影評是為最近一部不算賣座的年代武打片「說公道話」。作者先是介紹導演以往的作品,有好有壞。奇怪的是,作者指導演今次這齣作品不好不壞,真的「公道」。然後作者開始評論這齣電影的故事和橋段,認為要是放於二十年前,可掀起熱潮。不知是否說此電影已落後於時代。再分析下去,作者指此片是向一西片致敬,而且又在另一日本片「取」了一個角色加進去。好了,作者其實是明言此片不是原創;及後更進一步指此片除了硬件,沒有亮點,並且遠離市場。更「精彩」的是,作者指故事俗套,文戲拖沓。幾乎是一無是處,真的「公道」得可以。
以為是「公道話」,原來作者最後只說創作上「出發點」是好的,武打出色,整體卻令人「昏昏欲睡」,「表達方式陳舊」。
為什麼電影意念是從一西片而來,再加一日本片角色,出發點卻是好的?整篇影評是把電影的來龍去脈和缺點都暴露了出來,而且更加以批評,只是最後一句說此片「不是爛片」。看完這評論的感覺是,此片很爛。這作者在想什麼真難理解,效果卻是題目非常吸引眼球,而且具追看性,看完後完全沒有興趣去看那齣電影。對該片的電影和導演一點不「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