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楊克難(右)與馬鋒是敵是友?
陳木勝導演的新片《危城》以民初北洋軍閥混戰的年代為背景,花了不少工夫打造了一個軍隊大營出來,只是,北洋軍大營帳篷內掛的卻是兩幅前清的黃龍旗。馬上告訴大家,這不是一齣什麼寫實的電影,選擇民初軍閥混戰的年代,純粹是因為,這個年代是近代中國最能夠套進西部片世界的時空。
行 光
《危城》的故事設定在民初的混戰時期,北方軍閥曹瑛的軍隊殺向南方,一群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逃亡,他們在路上遇到神秘而武功高強的男子馬鋒。馬鋒和逃亡的師生不約而同來到普城,這裏正因為前方戰事吃緊而失去軍隊的保護,只靠地方保衛團(又名「地保」)維持局面。第二天早上,帶領學生逃亡的老師白玲遇上曹瑛的兒子曹少麟,結果被他一槍奪命。保衛團團長楊克難將曹少麟擒下,打算明天一早正法。這時,曹軍的上校張亦趕來普城取人,他正是馬鋒的師兄。一直冷眼旁觀的馬鋒決定要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西部元素
這部電影首先讓人想到的是一系列的西部片,馬鋒蒙上眼任由馬兒帶他四處流浪;無助的小鎮,居民不支持的保護者;甚至是楊克難手上的長鞭,都讓人想起美國以至意大利人拍的西部片。分別只在於,這部電影是一片青山綠水的江南,而西部片的槍戰也變成了拳腳打鬥為主,就算故事中有一支「現代化」的軍隊在背後,也是一樣。
當然,這些「西部元素」的組合是靠近意大利「剝削電影」的方向,製造大量煽情和打鬥的橋段,但不論是正反兩邊的男主角,都沒有太多的細節刻畫,儘管是用了最多時間,有最多人際互動的楊克難,其實也是重複了大量「演員」劉青雲的傳統形象。「獨行俠」加「龍城殲霸」的橋段,在這裏其實混合得不太成功,相反地,由古天樂飾演的曹少麟倒是一個有趣的角色,這是華語電影裏少見、絕對邪惡的角色。
從老師白玲的口中,我們知道曹少麟是一個動不動就殺人的惡魔,到他真正出場,我們發現果然如是,他可以在嬉皮笑臉間就槍殺一男一女加一小童,然後花了大量時間、精神,又生又死地和保衛團玩貓捉老鼠或者是老鼠戲貓的遊戲。曹少麟另一個不同於一般壞人的地方是,除了殺人,他對於貪杯好色之類的事情沒有多少興趣,除了最後有點搶掠財物的動作,多數時間,曹少麟都是在讓人痛苦掙扎後取人性命,是一個很純粹的殺人魔。如果在現代世界中,他會是連續殺人狂之類,只不過,這個殺人狂後面有一支軍隊在支持他。
除奸兒戲
面對這樣一個絕對邪惡而又力量強大的敵人,到底是要選擇妥協求偷生,還是堅持原則,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戲劇衝突所在。雖然,稍有經驗的觀眾都會感覺到,就算妥協,普城的男女老幼多數是難逃一死,處境幾近於納粹集中營內的猶太人。但戲中還是有人講「跪咗先啦」,而城中富商想到的解決辦法,也是把提出問題的保衛團團長楊克難解決掉。稍有能力自保的居民,也只不過是可以選擇遠走他方而已。
這樣一個讓觀眾不舒服的故事,凝聚到最後的大反擊宣泄出來,只是幾十年來功夫片要解決的拳腳對槍炮的困局,在這裏卻完全不成問題。曹少麟的金槍固然不敵刀槍,身為曹軍二把手的張亦也在拳腳上和師弟決一勝負,就像時代背景一下子由民初退到鴉片戰爭,之前一本正經積壓了大半部戲的情緒,就這樣兒戲地釋放出來,也難怪不少觀眾有抱怨。由民初到今天,經過一百年的時間,類似戲中情節的絕對邪惡之事不只是創作人的想像,而是真實的人類經驗,需要更實在的釋放途徑。《危城》的導演想用這種頭重腳輕,近乎兒戲的方法來處理,實在讓人感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