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娛樂 > 正文

華工軍團 潛龍之殤

時間:2016-08-22 03:15:44來源:大公網

  圖:一百年前,華工軍團在一戰歐洲戰場留下的珍貴照片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法國和中國簽署協議,中國向歐洲戰場派送十四萬中國勞工。之後,十四萬從來沒有離開過家園的中國勞工奔赴歐洲戰場,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支新組建的「華工部隊」中有九萬五千人來自山東省的濰坊、淄博、威海、青島等地,他們從威海港、青島港乘船出發,歷經太平洋的漫長漂泊,踏上歐洲之前的第一片土地是加拿大的溫哥華,他們秘密停留在溫哥華島幾天之後,加拿大政府用封閉罐車式火車以運送貨物的方式沿太平洋鐵路秘密運送這些中國勞工穿越北美大陸後,再乘船橫渡大西洋被運到歐洲,分赴英國、法國、比利時戰場。

  大公報記者 李 蘭

  一九一六年中國勞工到達歐洲西線戰場,戰爭結束後他們才陸續返回中國。一些人直到一九二二年才得以返鄉。但是,還有超過二萬的華工死於歐洲戰場,家人不知道他們的下落。這些為一戰捐軀的中國勞工,已經長眠在歐洲地下一百多年。

  14萬華工奔赴歐洲戰場

  一戰期間,在歐洲戰場,中國勞工挖戰壕、運彈藥,與英法等協約國部隊並肩抵抗奧、德等同盟國,為贏得一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勞工在一戰中的偉大貢獻,奠定了中國成為一戰戰勝國的歷史地位,提高了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和影響,為中國戰後參加巴黎和會及國際事務提供了良好機遇,中國的外交官才可以在巴黎和會上義正詞嚴地要求國際社會還中國以公道。

  戰爭結束以後,世界很快就忘記了或者有意忽略了十四萬中國華工遠赴西線戰場的意義。一百年來,國際社會對這一事件研究甚少,以致這一段歷史淹沒在了歷史的塵煙中。直至近年,國內外學者才開始關注研究這一事件。

  加拿大着名導演喬丹.帕特森(Jordan Paterson)耗費四年時間,聯合世界各地的學者、研究員共同調研、寫作、拍攝,並與中央電視台聯合製作出四集電影紀錄片《潛龍之殤:一戰中的華工軍團》,揭開了這段塵封百年鮮為人知的歷史。影片於今年八月十三日起在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探索與發現」欄目連日播出,以電影拍攝方式披露大量資訊,還原了一百年前華工軍團遠赴一戰西線戰場參戰的歷史真相。

  紀錄片揭百年塵封歷史

  四年前,喬丹.帕特森和他的妻子(人類學家)開始籌備拍攝一戰中的中國華工的紀錄片,他們先從加拿大和歐洲調研、尋找史料,後來又邀請了世界各地的研究員和學者共同在世界各地進行探訪。調研工作進行了三年時間,喬丹.帕特森和他的團隊在中國、加拿大、美國、英國、法國和比利時,尋訪政府檔案館、大學學府和私人家族檔案,在一些私人檔案中找到了從來沒有被公開過、歸檔的一些中國勞工的照片。他們還找到了一個一戰海軍上校的木箱子,裏面塞滿了中國勞工在船上跨越太平洋和地中海的照片。

  此外,他們在十四萬勞工和翻譯中,找到了兩本完整的日記,是來自山東的一個讀過私塾的勞工孫幹和翻譯顧杏卿留下的。他們完整地記錄了從中國到加拿大,再到法國和比利時的這段艱辛旅程。

  三年調研之後,喬丹.帕特森和他的合作者們開始了從加拿大到英國、法國再到中國山東、香港等地的長途拍攝,個中辛苦難以言表。

  歷盡艱辛的四年之後,《潛龍之殤》電影版在去年第三十四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首映,場面爆滿,反響強烈。

  《潛龍之殤》打破了以往人們對紀錄片傳統的印象,運用電影的拍攝手法真實再現了一百年前的那段歷史,用極其藝術的畫面語言細膩地展現了中國勞工背井離鄉、遠渡重洋在一戰前線所經歷的種種考驗,還原了他們為一戰勝利做出的獨特貢獻。

  該片在國際上獲得多個重要獎項,並製作出英文、法文、華文版,八月起在歐洲多國的電視台播映。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