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娛樂 > 正文

《吹夢的巨人》視覺盛宴

時間:2016-08-19 03:15:59來源:大公網

  圖:《吹夢的巨人》老少咸宜

  史提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雖然算不上是「合家歡」導演,但小朋友在他的作品中,佔有重要位置,無論是三十年前的《ET外星人》(E.T.)、童心未泯的《鐵鈎船長》(Hook),甚至是以童眼看成人世界的《太陽帝國》(Empire of the Sun)。其新作《吹夢的巨人》(The BFG)改編達爾(Roald Dahl)的繪本,將為兒童寫的故事,以極華麗的影像從紙張搬上大銀幕。/劉偉霖

  蘇菲(Sophie)是孤兒,住在倫敦一所孤兒院。她經常失眠,睡不着便看書。一晚凌晨三時,她發現市內居然有一個巨人。巨人發現蘇菲後,把她捉走,帶回他所居住的巨人國。巨人不准蘇菲離去,但他對蘇菲並無惡意,只是怕蘇菲會將巨人的秘密說出去,使巨人被人類狩獵。這個巨人是吃素的,獨沽一味,吃外形、香味都很噁心的「臭瓜」。漸漸地,蘇菲和巨人融洽相處,她為他改了名字叫BFG,即是「友善的巨人」的簡寫。

  其他巨人就沒有這樣友善,BFG在他們面前只是侏儒(因為吃素的關係嗎?)其他巨人最愛吃人類,如果蘇菲被他們發現,就會落得如上一個和BFG友好的小朋友的下場:被他們吃掉。原來BFG有進入夢境世界的本領,哪兒有好夢、噩夢,BFG即收集它們,然後在夜間去到人類世界,將好夢帶給小朋友。可是,肉食巨人發現了蘇菲的存在。蘇菲要想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收服肉食巨人,並確保巨人世界不會被人類摧毀。

  影片排頭位的出品公司是迪士尼,然後是史匹堡自己名下的Amblin Entertainment,沒有「夢工場」(Dreamworks)的參與。想起迪士尼和夢工場在動畫方面鬥個你死我活,令人有史匹堡「投敵」的感覺,不過,兩間公司向來有發行上的合作關係,史匹堡也和夢工場的合作形式有變動,導演要拍片就要錢,有人願意提供資金,比簡單的敵我對決重要。不過,《吹夢的巨人》在美國票房失利,可否理解成史匹堡耍了對手一着?

  演員表情 虛擬身體

  史匹堡繼《換諜者》(Bridge of Spies)後,再次和英國演員麥克雷倫斯(Mark Rylance)合作,由他「飾演」巨人。片中的巨人是畫出來的,BFG不單體形巨大,而且身形比例和人類不同。如果用以前的拍法,就應該是演員每天花數小時做特別化裝,將許多物料黏在身上。本片卻將麥克雷倫斯的面部表情,加上畫出來的巨人身上。

  現在的「巨星聲演」動畫,多數採用先配音後繪圖的形式,其中一個原因便是捕捉大明星自己的說話節奏,而不是要他們遷就已經畫好的動畫,所以更為傳神。而《賤熊30》(Ted)則是用感應器捕捉薛夫麥費蘭(Seth MacFarlane)的動作,再用來畫出玩具熊主角。但這兩種方法俱不能捕捉演員的面部表情,演員最值錢的地方,相信就是他們的一張臉吧。二十年前,當電腦動畫特技逐漸成為荷里活影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就有人談論過用虛擬演員的可能性,結果都是行不通,畫出來的人物「膠」到不行。

  雖然《吹夢的巨人》裏這個特別的人物,不能貿然在一般電影中出現,但荷里活影片確實不乏神怪題材,超級英雄片或機械人打架片,實際上也可以用到將演員面孔加上繪畫出來的軀體的技術,且看日後會否有更多類似作品出現。

  打從影片的第一個鏡頭:一部雙層巴士駛過夜間的泰晤士河,就可見到《吹夢的巨人》有令人詫異的精細影像。當巨人帶蘇菲離開倫敦去到郊外後,這些細緻畫面便愈來愈多,例如草地的每一根草、溪澗的水花、奇岩異石,連BFG的洞穴內,洞壁的岩紋,他工作枱上的木紋,也活靈活現。這些通常不會在真人電影中見到,在彼思動畫中,卻比比皆是。

  繪畫細緻 像真度高

  如果你要入場看的話,值得比較BFG的面部,以及蘇菲面部解像度的不同。畫出來的BFG纖毫畢現,遠比拍出來的蘇菲生動,這已是人工比天然更「像真」的好例子。另一個可以思考的畫面就是BFG的洞穴,有些鏡頭是工作枱及岩壁並存,可是在近的工作枱可以清晰見到木紋,但在遠的岩壁卻同樣細緻。無論用肉眼或者是鏡頭,遠近都精細是沒有可能的。而去到白金漢宮,真人為主的場景中,你會見到近距離拍攝人物時,背景就會「正常地」失焦。

  正當要用「很假」批評時,卻想起這種畫面若是一種藝術形式的表現,是絕對有可能,兼且是合情合理:繪畫。筆者覺得《吹夢的巨人》的史匹堡,進一步把電影帶離「攝影」,走進「繪畫」的領域。相反地,動畫卻往往要令人有看電影的感覺,很多時都會遵守光學的常規。會覺得「假」,就是因為肉眼看或者是看電影,我們是遇不到這種景象,但傳統西洋畫的理想,並不在於「捕捉」自然,而是將自然改良,「人工」(artificial)一字,本來就是和「藝術」(art)有相同的字源,藝術即是人工。

  無可否認,本片的故事單薄,好些網上影評人用「中伏」來形容。既然原著是繪本,拍成兩小時的電影,當然有先天不足,試問父母怎可能在孩子床頭,說一個兩小時的故事哄他們睡?《吹夢的巨人》一定要在大銀幕上看,筆者覺得單看畫出來的豐富畫面,比看超級英雄片更值回票價。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