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娛樂 > 正文

丘亞葵「瞓身」推粵劇

時間:2016-08-19 03:15:47來源:大公網

  圖:丘亞葵製作獲獎無數

  上周的北角新光戲院,上演的是家傳戶曉的粵劇《梁祝》,但是,舞台裝置大不相同,一套三層的蝴蝶台框,把男女主角都「鑲」入「相框」中去了;LED背景大屏幕,「十八相送」轉換十八個場景,「哭墳化蝶」幻變出無數彩蝶飛舞,觀眾都看得嘩嘩聲……。/大公報記者 葉中敏

  「新娛國際綜藝公司」製作人丘亞葵,在歌影視藝圈可說已是無人不識的「老行專」,但是,自十年前開始接觸粵劇、為「阿刨」龍劍笙製作《龍情詩意半世紀》、《任藝笙輝念濃情》一系列演出開始,他便被粵劇戲曲這另一個舞台「新天地」所深深吸引,以至「一發不可收拾」,全情全意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粵劇演出的製作中去。

  上周剛在新光戲院由梁兆明、鄭雅琪擔綱演出的《樓台會》,便是丘亞葵的最新力作,從「邀角」到「講戲」、綵排,自舞台燈光、音響到布景、服裝,他都事事親力親為,提出了不少新「點子」和意見,務求令到演出盡善盡美,在傳統的基礎上增添一點新意和光彩。

  「班政家」地位超然

  其實,自清末廣州「瓊花會館」算起,在粵劇近二百年的生存發展中,「班政家」都是演出中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當年省城四鄉,每逢大年大節或有大事,都要搭台做大戲,而「班政家」就是負責組織演出事宜之人。班中大小事務,上至老倌爭戲分「扭計」、下至地方惡勢力搞事,主持班政者都要出頭「擺平」,確保準時「響鑼鼓」。

  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本港粵劇舞台興盛一時,當時有名的班政家有「大龍鳳劇團」的何少保,「牛榮」(麥炳榮)、鳳凰女、譚蘭卿都不是「省油的燈」,但都被他「氹」得掂;還有已故黃炎與現仍活躍圈中的黃肇生,可說是「父子班政家」,七十年代末「文革」結束,「女姐」紅線女重臨香江,與「波叔」梁醒波在北角新光戲院合演《刁蠻公主戇駙馬》,掌管前後台事務的就是黃炎叔。當年還有「女班政家」,已故「武狀元」陳錦棠的妻子、星馬名人陸佑的女兒「一嫂」陸淑卿,主理「錦添花劇團」,就是一位「女中豪傑」,當年「一哥」徒弟蘇少棠,有次見到「一嫂」,要求下次起班「預埋我」,「一嫂」即問:「你有冇『左撇』先?有就嚟搵我。」(「左撇」是一種高亢的小武聲腔)

  不惜氣力提高質素

  當然,今天的丘亞葵,已經不再是當年的「班政家」,他是以高度的專業精神和態度來對待工作、對待班中每一位演員;他不惜金錢、氣力和時間,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精益求精,勇於嘗試,改進和提高粵劇的演出質素,包括舞台與製作。

  就是憑着這一份精神和堅持,感動了已豹隱溫哥華多年的「阿刨」龍劍笙,近年一再回港重踏台板,並樂意提攜兩位新秀鄭雅琪和李沛妍。沒有丘亞葵這位「班主」,「阿刨」不會回港;而「阿刨」這位「任姐」傳人迷人的舞▉台風/颱風▉采,卻令到丘亞葵更迷上了粵劇,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今天的丘亞葵,腦海中已經不再是五光十色的紅館或哪一位紅歌星連開多少場,而是粵劇還可以再作什麼改進才能跟上時代,繼續吸引觀眾。

  擔心改革是否「過頭」

  不過,儘管對粵劇舞台「發燒」,丘亞葵始終是一位富經驗的製作人,眼前他想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已經作出及準備繼續作出的改革,對提高粵劇演出的質素到底有沒有幫助?還是已經「玩過了頭」,偏離了粵劇的本質和規律,以至效果適得其反,形成「喧賓奪主」或與演出格格不入?這是他最想求得答案的。

  對此,丘亞葵其實大可不必顧慮太多,也不用「縛手縛腳」。其實,迄今為止他所作出的改革,包括一晚演兩劇、兩人演一角,以及眾多的舞台燈光、布景、裝置、服裝、音樂等改革,都是「移影不換形」,對整個演出都只作「邊緣」或「外圍」的修改而未至「傷筋動骨」。

  也就是說,丘亞葵所採取的一些改革措施,多是圍繞舞台聲光及演出效果而進行,對劇本、劇情及演員的唱做表演並未有動過什麼「手腳」,而迄今為止,改動的效果都是好的和正面的,對加強演出效果,包括劇情的推進和演員的表演都有所幫助,努力沒有白費,也不容否定。

  不過,從另一角度而言,真要對粵劇這一古老而又繁複的舞台表演藝術作出真正的改革,絕不是一件易事,也不是光憑舞台布景及聲光效果等製作方面的改進就可以達到的。粵劇以至其他所有傳統劇種,要謀求改革,根源都在劇本和演員的表演上。劇本是根,演員是魂,劇本如果嘮嘮囌囌、拖拖沓沓,過於冗長而又重複,演員如果唱、唸、做、打基本功都未過關,甚或不認真演出,則舞台和製作再靚、再好,也是演不成一台好戲,也是感動不了觀眾的。

  丘亞葵未來的「大計」,是「四演」任白戲寶《帝女花》,計劃安排四對新人分飾長平公主與周駙馬,而且以LED大屏幕製作舞台背景,「庵遇」一場由雪景「孤清清路靜靜」到廟內「觀音座下有一對同命鳥」,不必拉幕換景。支持粵劇的觀眾都在期待丘亞葵繼續努力,製作更多好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