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多莉小時沒有家人扶持,依然茁壯成長
相隔十三年,《海底奇兵》(Finding Nemo)終於推出續集─《海底奇兵2》(Finding Dory),上集陪伴小丑魚爸爸馬倫去到澳洲悉尼尋找兒子Mo仔的多莉,今集成為主角。上集的故事「教訓」父母要懂得放手,讓小孩走自己的路,今集又會令成人觀眾有什麼人生得着?
開場前的短片《BB肚餓鳥》(Piper)是以鷸寶寶做主角,鷸媽媽鼓勵鷸寶寶自己到沙灘找蜆吃,牠踏出了第一步,卻被海浪打個正着。鷸寶寶變得更怕水,但肚子餓了,總要再試,結果成功克服困難。這齣短片彷彿就是將《海底奇兵》的故事及道理,以小孩的角度為觀眾重溫一次。
多莉在《海底奇兵》中,除了失憶這個缺陷,故事對她(下文會用人的代名詞「他」及「她」形容主要角色)的性格落墨不多,但馬倫及Mo仔重逢後,多莉遇險,Mo仔堅持要救她,令第一集的故事最後以多莉及馬倫兩父子一起住而結束,但沒有講明多莉是否扮演後母的角色。
第二集以多莉的小時候開始,她和其他在這套動畫中出現的海洋動物一樣,都有父母照顧。多莉自小就有失憶的毛病,父母很是擔心,不時叮囑她不要走近一個暗流區域,但結果多莉都是走失了。她記不起父母是誰,即使遇上好心「魚」,牠們都幫不上忙。多莉一直亂找父母,直到自己長大,然後遇上尋兒的馬倫,這便是第一集的故事開端。
多莉本領非凡
第一集的一年後,多莉已經習慣了和馬倫父子生活,她陪Mo仔上學時,被他的同學問起家庭的事。多莉靈光一閃,閃出了一些零碎記憶,不單記起自己和父母失散,還記起了一個地址,是美國加州海岸。馬倫及Mo仔為了報恩,便和多莉一起前往美國。豈料一到加州,多莉便被一些「好心」的海洋保育人士「救走」,隨後被帶到水族館。
多莉被海洋科學家檢查後,被加上號碼小牌,不日將送到美國內陸的海洋館。實驗室中,一隻有保護色喬裝能力的「七爪魚」阿亨(一隻腳被小孩扯斷)即將被送回大海,但阿亨寧願在水族館過世,遂提出協助多莉尋親,以換取等同內陸水族館入場券的號碼小牌。多莉應承,但她會找到父母嗎?真相就留待多莉及馬倫父子發現了。
第二集的英文原名《Finding Dory》,意即「尋找多莉」,對應了第一集「尋找Mo仔」。表面上,第二集的故事進展和第一集差不多,都是以「失散及尋找」來推動故事,但不同在於,第一集Mo仔作為被「尋找」的一位,可做的不多,因為他被困在牙醫的金魚缸內。但第二集的多莉,既作為被馬倫及Mo仔尋找的對象,她也是「尋找者」,找她的父母,於是第二集的故事無可避免地以她為重,正如第一集的情節也側重於她及馬倫身上,因為他們有更大的空間走動,亦會遇上更多險事。
但兩集即使各有側重點,但第一集的馬倫及多莉,在人物性格上稍為單薄,多莉的「主要」性格是失憶,而馬倫則在於他對多莉的不信任。第二集較為着重鋪排多莉的性格及弱點,作為她走前一步的推動力或絆腳石。不過第二集用了很大篇幅去描寫多莉的弱點,但這種安排其實有點牽強,這在第一集不會構成問題,但在第二集則會成為問題,中間差了些什麼?
就是因為第二集裏,加添了多莉和父母失散的設定。第二集我們看到多莉不單失去父母的照料,她遇上馬倫及Mo仔時,也一直以獨行俠形態活動。在兩集影片中,觀眾都見到海洋動物的寶寶會有父母照料,長大後也經常和同類一起活動。亦即是說,多莉可以在無父無母無同伴的劣勢下,長大以及生存。她懂鯨魚話的技能在兩集中都有用到,而她在第一集也懂得看英文,所以可以從潛水鏡讀到一個悉尼地址,協助馬倫找到Mo仔。第一集有幾條想戒吃魚的鯊魚,但牠們一嗅到血味就很易失控,多莉卻可以很輕鬆的和牠們相處。多莉不單有很多技能,她一直存活,已證明了她的本領非凡。
無敵七爪魚
「七爪魚」阿亨應該是本片最難畫的角色,筆者亦覺得他是全片最有趣的角色。他的動作複雜,身手敏捷,性格表面功利,內裏俠骨。上一集和今集都沒有其他角色,能像他有這樣複雜多變的眼球活動,他的大部分表情也就是由眼球做出來。但阿亨也是今集的一個弱點,原因是他太強太有本領了,許多難題都是由他解決,原因就是他的七隻爪,就等於人類的手,還要更有彈性及有力,把魚類沒有手的缺陷太完美地解決,某程度上破壞了《海底奇兵》系列應有的局限。筆者感覺《海底奇兵》系列要是有第三集的話,片名會是「尋找阿亨」嗎?
最後是要談故事「道理」,今集的道理沒有上集明確,更有點勉強地要到後半才堆砌到一個出來(不劇透)。在不進一步劇透的前提下,筆者可以說,道理太勉強可能和多莉的失散真相有關。迂迴一點說,觀眾或者會發覺多莉自小和父母失散,其實不是一件壞事。而相信「千金難買少年窮」的朋友,應該會有更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