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娛樂 > 正文

內地電影市場特殊現象/田 力

時間:2016-07-21 03:15:58來源:大公網

  近期市場的樂觀情緒,除了產生了很多不同的電影投資(和製作公司)及人才渴求的現象外,還有一些本已有之,於今為烈的現象。

  早前的上海電影節,幾十家電影公司都舉行了發布會,其中最重要的環節是推介製作計劃,公司不論大小,都有十部至幾十部電影的計劃,看來影業的確是「欣欣向榮」。有些資深業內人士對這些「片單遊戲」嗤之以鼻,認為這只是「心虛」的做法。其實,背後是有不同原因的。

  現時的電影市場裏,「錢不缺只缺項目」的說法是大家一致公認。把自己參與的項目都羅列出來,這事又豈能與錢無關。如果是自家公司「主投」的項目,發布會之後,自然有很多「參投」公司問津。如果公司「參投」的項目不少,公司的知名度就能提高,引起投資者的興趣。至於已上市的百億市值公司,應該「錢不缺」,玩「片單遊戲」還是必須的,事關股票的價位與信心和展望有莫大關係。

  有心水清的行家曾作統計,這種製作計劃發布會,大多虛張聲勢,能夠完成的項目並非百分百,例如去年各大公司的「片單」,今年結算,有很多是只完成了一半,當中更不乏無影無蹤的項目。資深的同業們,只要看看「片單」就知道其中的「水分」和質量。有時數量愈多,「水分」高之外,質量也不佳。但這種「製作計劃」的發布對象,主要是投資人和老百姓,他們的接收可能截然不同。

  另一個影壇現象就是,IP的氾濫。現在很多公司買了大量的IP,卻無法把這些IP轉化成為電影作品,問題出在什麼地方?IP之所以值錢,是因為電影內容值錢。要創作內容,好像難過改編內容,所以買IP改編成電影,就是一個「捷徑」,於是大家都一窩蜂去買。大量的IP買回來之後,發現是錯誤,錯的是採購者沒有充足的電影市場和創作經驗。但錢已花了,不願止蝕者,還在「研究」如何點石成金。

  當然,不停的收購合併,成為某些電影公司的「主要業務」,亦是奇怪現象之一,但沒有普遍性。這林林總總的現象,相信可以寫成一萬字論文,對研究現時內地電影市場以至經濟發展過程,都有幫助。值得留意的是,這些現象並沒有偏離發展中地區的市場規律。 (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