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三人行》以醫院為舞台
杜琪峯導演在《毒戰》和《盲探》等作品之後,又再拍警匪片類型,推出了新片《三人行》。有趣的是,作為成名已久的大導演作品,《三人行》和同期上映的《寒戰Ⅱ》一樣,引來近乎兩極的評價。到底《三人行》是大師曲高和寡的力作,還是劇情犯駁的失手之作?/行 光
《三人行》以一間醫院為舞台,整個故事就發生在這兒,時間只是短短的幾小時。電影一開始是擺出寫實、專業陣勢的開腦手術戲,最後則以一場脫離現實的大槍戰作為高潮。所謂的「三人」,其一是趙薇扮演的腦外科醫生佟倩,從她的口中,我們知道她十七歲來到香港,學廣東話、學英文、考進醫學院……是一個新來港女孩成功向上流的故事。筆者從身邊有類似經歷的文化界朋友中觀察,快速成功的背後,往往是由強大的自信和正能量支撐,而這種自信,有時反而會變成一種負擔。
醫院鬥智兒戲
戲一開始,佟倩就因為之前的手術失誤,陷入急於肯定自己的狀態之中,這種心理狀態令她與另外兩方爭持時,顯得進退失據。
其二是古天樂扮演的總督察陳偉樂,他指揮下屬盤問犯人時,下屬竟然向疑犯頭部開槍。陳偉樂帶着一群手下來到醫院,既為繼續調查,更重要的是,毀滅向疑犯開槍的證據,以免大家前途盡毀。
其三則是中槍的悍匪張禮信,他雖然頭部中槍,生命危在旦夕,但依然拒絕做手術,為的是等同夥來醫院救他。這個角色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他的口若懸河,更說到醫學之父,句句引經據典,用語言跟醫生和警察這類專業人士交鋒。有人說,這個角色像是知識分子/大學教授,但筆者以為喜歡這樣硬生生賣弄入門知識的人,通常是那些喜歡閱讀,有豐富常識,但學業成績欠佳,通常是連大學都未必考得進去……
這樣的三個人在醫院病房內鬥智,是整部電影的主線。不過,正如角色其實只是喜歡拋書包,這部戲的「鬥智」水平頗為有限。先不講醫生和警察的專業近乎完全被抽空,單單是戲中那個近乎無掩雞籠的病房,各種相關或不相關的人隨便出入,疑犯和普通病人共處一室,甚至有不肯出院的「廢青」長期流連……去過香港公立醫院(不論是工作還是看病)的觀眾,恐怕都會感到不滿。
隱喻無助劇情
至於,整場警匪的對抗戲,以至外科醫生走出自我危機,警察和醫生專業的衝突,諸如此類編導鋪排的情節,其實都充滿了漏洞,和片首的手術場面給人的專業感覺,似乎毫無關連。事實上,《三人行》是一部很「傳統」的「港產片」,雖然實際上,這是一部和內地合拍的電影。
一直以來,杜琪峯作品有一個很聰明的地方,就是劇本可能是臨場「飛紙仔」寫成,到最後才拼合成一個說得通或不太通的故事,編導總可以在電影中布下大量解讀的線索,讓喜好「解讀」的評論人談得不亦樂乎。但問題是,這些解讀和解讀者的個人經歷息息相關,目光稍為一偏,就可能看不到當中的寓言,時空稍為改變,專業操守、醫生水平的爭議,也變得不再重要。至於改動的歌詞,還有瘋人,都是方便大家對號入座的細節。觀眾可以看到二三四層的意義,但這種語言/文字遊戲和作品本身,有多大關係?
過去,杜琪峯作品還有強烈的影像和風格支撐解讀的線索,但如今《三人行》卻駁雜不一到這樣一個地步,很難讓人把解讀和文本本身連在一起,這點不無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