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衛(左)與瑪嘉烈的戀愛故事恍若發生在我們身邊 網絡圖片
美國心理學家史登堡(Robert Sternberg)指出「愛情由激情、親密和承諾三個基本成分組成」。在ViuTV自製劇《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綠豆》中,瑪嘉烈與大衛的愛情,在同居前有激情、有親密、有承諾,堪稱完美。但同居後,二人逐漸發現彼此身上的差異,隨着激情減退、愛情變淡,只剩下承諾的二人又該何去何從?瑪嘉烈和大衛雖是虛構的劇中人,但劇集描述的,其實就是不少香港人的感情生活寫照。/劉韌之
已於日前播完的《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綠豆》,改編自香港作家南方舞廳同名小說,為ViuTV首部自製劇,採用邊拍邊播的形式,甫播開始,即引起全城熱話。很多觀眾聲稱自己愛煲《瑪》劇理由在於劇情夠真實,人物對白正是自己對愛人說過、或者是愛人對自己說過的話,甚至對於出軌心理的描述,都極為寫實。瑪嘉烈與大衛就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他們的愛情經歷,都在我們的城市,甚至是我們自己的身上真切發生着。
一次搭的士的偶遇,就令瑪嘉烈(周家怡飾)和大衛(林保怡飾)成為戀人,並展開同居生活。隨之他們的愛情遭遇芝麻綠豆般的生活瑣事,矛盾也就接踵而至——遷就、妥協、誤會、中傷、出軌在劇中輪番上演。筆者煲劇後最大的體會是,令主角痛不欲生的不是生離死別,而是回憶起與戀人共度的舊時光,最難以割捨的是初識時她親手為自己煲的湯,分手的原因也不再是外界干預,只是一個對方怎麼也改不掉的陋習。
瑪嘉烈和大衛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大衛中規中矩,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人,他可以為了和瑪嘉烈在一起而非常隱忍,比如劇中大衛說得最多的一句台詞即是「其實我並不是白痴,而是我不喜歡同你爭執」,在和瑪嘉烈的交往中,他的付出也要多於瑪嘉烈,得到的卻比瑪嘉烈少得多,此種境況,令人唏噓,甚至連周家怡都在自己的臉譜(Facebook)上寫道:「大衛,不必再為瑪嘉烈留一盞燈了,不值得。」
剖析「第三者」內心
再來說瑪嘉烈,這是一個懂得享受戀愛的女人,有着港女的獨立,非常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與大衛相愛多年,之後愛上了大衛的朋友趙子龍(潘燦良飾)。她喜歡參加朋友聚會,有時候不能完全理解大衛對自己的愛,甚至在和同事唱K的時候道:「想到有一個人在家等你,你就會感覺好不安樂。」無疑,瑪嘉烈將大衛對她的好看成是一種束縛。可悲的是,趙子龍並非真心愛上瑪嘉烈,他與瑪嘉烈接近的原因,只是為了向大衛證明瑪嘉烈不是一個可信之人,這又與一般電視劇中「我的情敵正是我的兄弟」的套路有着本質區別,趙子龍並不想做大衛的情敵。
很多人說,喜歡看《瑪》劇是因為劇中人的對白正是自己講過、或者是愛人講過的話,筆者煲劇後,亦有同感,有一個情節是大衛和瑪嘉烈在車上爭吵,大衛跟瑪嘉烈說:「很多時候,吵架情侶的一方都會說:『我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人,你早就應該知道。』但很多時候是一方認識另一方的時候,對方真的不是這個樣子。」這句話是否就是我們經常會對愛人說的話呢?人們可從中細味:我們面對自己心愛之人的態度是否有所改變,會否因為時間的流逝,我們的態度變得越來越不耐煩?
不僅如此,港劇較少正面去剖析一個「第三者」的內心,而《瑪》劇卻以一種非常冷靜客觀的筆觸去描寫做別人第三者的Diamond(廖碧兒飾),揭示她的苦悶,揭示她的寂寞,比如她會在每年的固定時間請友人教她做蛋糕,當友人問她這樣做的原因時,Diamond即答道:「如果我告訴你,這是用來慶祝他結婚周年,你信嗎?」再如Diamond懷着非常期待的心情去赴約,卻被愛人「放飛機」,這讓觀眾明白,其實「第三者」亦有苦衷,他們只是無可選擇地被吸引,從而愛上對方,正如《蝸居》裏的郭海藻。這也是《瑪》劇寫實的地方,比較以往的言情劇總站在一個道德的制高點去刻畫「第三者」的可惡和居心叵測,此劇顯得更符合現實情況。
「愛情金句」畫外音
Diamond總在夜間叫Uber,自然而然就將Uber司機大衛(大衛起初駕駛計程車,後改為駕駛Uber)當成了苦悶感情的傾訴對象,而大衛面對瑪嘉烈對自己的日益冷漠,亦需要一個發泄的空間。所以在第二十集中,大衛即同Diamond講:「人,不會永遠一心一意,總會有一剎那,會為其他人動心,而其中一個心動的原因,是他能令你勾起快樂的回憶。」
大衛雖然有此感慨,但先出軌的卻是瑪嘉烈,她發現自己移情別戀時的心態居然是「希望對方和她一樣愛上別人」。或許只有這樣,心中才會好過一點。而明知對方出軌的大衛則一味採取隱忍的方式,諷刺的是,趙子龍和Diamond在一天之內問了他同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另一半出軌,發生一夜情,你會如何做?」感情的事,永遠分不清對與錯,永遠是你愛我,我愛他,他愛她,兜兜轉轉後,發現真愛已經錯過。
每一集雖只有二十多分鐘,卻讓人看得非常過癮。每一集結束亦有被網友認為堪稱「愛情金句」的畫外音穿插其中,譬如「所有說自己適合獨居、要有私人空間的人,只是還沒找到一個想跟他生活的人,沒有人天生喜歡孤獨,兩個人同居是好事,可以使感情更立體,但卻要看到情人的真面目,這也是一種挑戰。」「有人用一生的時間來留住一個人,但是對方只用了一剎就決定離開,永恆的愛情,是單方面的心甘情願。」
其實,人都喜歡貪新鮮,但新人總有一天也會變成舊人,激情總會隨着時間而流逝,當你對戀人產生厭惡時,不妨冷靜下來想一想,當初你為何選擇他/她,並及時修復你們之間的關係,這才是《瑪》劇留給我們的最好啟示。本劇如同港劇中的一股清流,沒有慣常劇集的套路,而現實中的我們都能從劇中找到在愛情路上徘徊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