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Esther(中)跟尼泊爾的小朋友一起合十祝願\奧比斯供圖
作為有知名度的藝人,在社會上有一定號召力及影響力。不少藝人亦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例如往山區以及災後的地方探訪,藉此作出呼籲,令大家關注到很多人需要幫助。關詠荷(Esther)便是其中一位,她本身擔任「奧比斯兒童大使」,去年曾隨奧比斯到四川探訪眼疾病童,今年她再到尼泊爾探訪。Esther身體力行,目的是希望幫到更多人,亦希望能成為女兒的榜樣,讓她明白自己有多幸福。\大公報記者 溫穎芝
關詠荷早前隨奧比斯到尼泊爾探訪,今次已是她第二次隨隊出發。每次探訪回來,都令她有所啟發,行程亦十分難忘。她記得去年到四川探訪,所到之處,環境未如人意,在野外如廁時,到處都是昆蟲。但最深刻的是她陪伴一位病童做手術,心情如同坐過山車,因為她很希望該病童可以康復,平安走出手術室。自己作為身邊打氣的人,感覺責任重大,幸好最後病童順利完成手術。而這次到尼泊爾,過程同樣驚險,令Esther有深切感受。
山下遇「龍捲風」
今次是Esther首次到尼泊爾探訪,剛好是當地發生地震一周年。她在當地逗留了六天,雖然已是發生地震的一年後,當地仍是頹垣敗瓦,災後重建情況緩慢。她看到不少倒塌的樓房,當中很多只有三面牆,但她覺得這個地方的人好和善,而他們去探訪的路程全被山包圍,她笑言,最初還以為自己在拍真人騷《叢林的法則》。她亦發現當地人原來都會悉心打扮,女性更會用鮮艷顏色的圍巾作裝飾。提到出發前的準備,Esther表示此行他們都是飲用樽裝水,飲食方面沒什麼問題,當地人煮的菜式,味道跟中國菜相近,並大讚當地的咖喱羊很美味。
今次探訪,Esther要上山區,每天要坐很長的車程。她說:「我們去的地方,車程最少兩、三小時,山路既斜又多石,我們在車內都左搖右擺。」她記得有一天原定要上山做探訪,但到中途突然風雲變色,好像將要有暴風雨,他們擔心下山會有危險,加上主辦方未能安排飛機接他們,一行便決定折返,一切安全為上。到落山後,Esther感覺如同進入了電影的場景中。「我們落山後,如同在打八號風球,樹木被吹得東歪西倒,我們好像進入了電影中遇到龍捲風的情景一樣,一列列車隊排隊上橋,其間一直下?大雨。」她說時猶有餘悸,又表示車行駛了不久,他們見到前面有油車被吹至翻側,此時車頂發出很大的聲響,原來正在落雹,並持續了三十秒。她說:「這個時候,架車開始漏水,天窗旁像有一條小水喉,水不停流下來,我們在車內要穿上雨衣。幸好這段驚險的時刻最終過去,大家安然無恙。」
尼泊爾經歷地震才過了一年,Esther表示就在他們出發前一天,當地又發生了四級地震,所以他們到?後,當地職員即教他們若遇到地震應如何應對。如在室內,可以躲進?底;若在室外,則要走到空曠的地方。她指當地人似乎已習慣了餘震,而由於當地天氣不穩定,他們每天出發前都會查問天氣情況,但每天下午三時後,當地都會下雨。
生活苦拒醫眼
Esther每次去探訪,都會有所啟發,今次亦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令她印象難忘。她表示這次去探訪了兩個個案,第一個個案的病童是男孩。男孩在年幼時,父母已發現他走路時跌跌撞撞,似乎有問題,但其媽媽未有特別理會,覺得這是天意。直至男孩上學後,老師發現男孩望黑板有問題,才知道原來他雙眼患上白內障,最後其家人樂意讓男孩接受治療。而另一個個案,患病的女童天生雙眼有白內障,但她的媽媽未有理會,後來老師發現女童眼睛出現問題,便安排醫生為她醫治了一隻眼睛。至於另一隻眼睛,女孩媽媽卻拒絕奧比斯為女童治療,因為不想再花時間帶女兒出入醫院。作為母親的關詠荷,對此感受至深。她說:「女孩媽媽的想法,令我意想不到。我自己也是媽媽,最期望是看到子女健康快樂地成長。當聽到這位媽媽的說話,我好疑惑,為何對方有機會,也不讓女兒去醫眼?」
Esther返港後,將自己的經歷以及這個媽媽的故事告訴十歲的女兒,女兒亦不停問她為什麼。Esther想了很久,相信是當地人生活實在太艱苦,大部分人都沿山而居,他們的祖先開墾了很多農地及梯田,但田在山上,大多貧瘠,他們要花很多時間去施肥,才可以種出農作物。而個案中的母親,本身有五個子女,生活很艱苦,全家生計只靠做木匠的老公,每天媽媽也要到田裏工作,身心疲累,所以,就算有機會為女兒醫好眼疾,她已無力再把握。她續說:「其實我們去探訪,有時也要做游說的工作。小朋友醫好眼睛,將來便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生活才可以納入正軌,我們也要為病者家屬做很多心理輔導。」
為女兒做榜樣
Esther坦言,這個故事令她好傷感及無奈。而女兒聽完後,立即攬住她說:「媽媽,我們真的好幸福,好幸運。」Esther指在女兒眼中,小朋友應該是完整無缺的,所以有小朋友先天便有這些問題,女兒絕對意想不到。問到探訪期間有忍不住落淚嗎?她表示還可以,只是聽到有機會醫好女兒雙目,但其媽媽竟然放棄機會時,會很肉緊,並說:「作為媽媽,當然希望自己的小朋友健康成長,是完完整整的。」她表示原本女兒想跟她一齊去探訪,但這次時間未能遷就到,待下次有機會,她好希望自組親子團,讓女兒去參與。
Esther近年淡出幕前,專心相夫教女,但仍很落力去做慈善工作。問她何時開始有這顆行善的心?她說:「其實很久以前都有這個想法,之前亦曾經幫過其他團體,好希望出一分力,利用自己的能力,做到幾多得幾多。」每次旅程,她都會有很大得?及感受,最大感受便是看到當地人得到幫助後,生活真的有改變,病者可以再過正常的生活。她指醫治眼疾有黃金時期,她去盲人學校探訪過,知道有些病者因為過了醫治的時間,未能醫好雙眼。她覺得大家不應傷心,應該向前看,盡力想辦法幫病者改變生活。問到她落力行善,是否想在女兒面前做個好榜樣?Esther說:「都是的。我做好自己,相信女兒會慢慢受到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