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台灣 > 正文

中國創造汽車經濟

時間:2017-02-07 03:16:01來源:大公網

  西方學者研究中國的國情,往往能另闢途徑,找出一些較特別的議題。牛津大學的葛凱(Gerth)是研究中國消費文化的歷史學者,他不但研究民國時代的消費文化(月前,我曾介紹的《製造中國》,便是他的作品)。他又透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研究,寫出了一部研究當前中國消費文化的作品─《中國好,世界就好!》(台北:高寶書版,2011年)。新年假期時,我拿起兩書一同閱讀,感到十分過癮。在本書第一章中,作者分析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因由,對香港政府制定未來工業政策,有參考的價值。

  1990年代中期,中國決定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讓中國產品可以銷往全球市場。這項決定讓中國必須遵守世貿的規定,解除對國內市場的某些控制。這場競賽一開始,中國政府決定在2001年規定生效前,發展本國汽車業,生產自己的汽車。為了及時發展國內汽車業,吸引外國投資,中國致力爭取技術轉移。同時,政府又嘗試創造國內需求,包括:汽車價格下降,加上國營銀行放寬信貸條件,這一切迅速讓中國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激增,到了2009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這些策略也為中國創造一個龐大的本國汽車產業,每年製造的汽車超過一千萬輛。中國成功刺激民眾買車,為市郊購物中心、城郊社區、鄉間別墅、周休假期等其他生活方式鋪好路。

  中國政府確實在汽車工業發展的表現非常傑出。中國汽車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僱用幾百萬人,並為北京和上海帶來龐大稅收。今天,擁有汽車是中國中產階級的一個夢想。

  香港通識教育會 李偉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