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
我一邁入呼倫貝爾的新巴爾虎右旗,就聽到了下面兩段故事:
據蒙古史學家記載,世界上第一個蒙古男人,叫蒼狼;第一個蒙古女人,稱白鹿。蒼狼和白鹿,從貝加爾湖畔出發,到了斡難河的源頭處定居,附近的肯特山,長生天騰格里(蒙古天神)就住在那裏。在那有水有山有森林又有天神保佑的地方,蒼狼和白鹿生下了他們的兒子巴塔赤罕,這就是成吉思汗的祖先。
成吉思汗的祖先中,有一個漂亮的母親阿蘭,阿蘭有五個兒子。某天,阿蘭給每個兒子一支箭,要求他們折斷各自手中的箭,每個人都輕而易舉地折斷了。然後,阿蘭又拿出五支捆在一起的箭交給兒子們,這次,他們中沒有一個人能夠折斷這捆箭。見此,阿蘭開始了情景教育:孩子們,你們以後如果彼此不團結,就會像單支箭一樣,很容易被人打敗;如果你們團結一心,就如同這一捆箭,誰也不能打敗你們!
我體味,惡劣的氣候,艱苦的環境,造就了蒙古人堅硬的性格;合力同心,一直是蒙古人千百年來堅守的信念。
可汗的子孫
蒙古青少年很小的時候就要定親。
公元一一七六年,也速該帶着九歲的鐵木真,去尋找未婚妻。也速該打算,先去他夫人訶額侖娘家部落去找,因為這個部落一直出美女,他的夫人就是從別人手中奪來的。
半道中,父子倆碰到了一位叫德薛禪(智慧)的首領。這位首領第一印象中的鐵木真是這樣的:目光如炬,面龐發光。首領告訴也速該:我有一個女兒,已經長成,你來看看她吧。首領的女兒叫孛爾帖,比鐵木真大一歲。也速該第一印象中的孛爾帖是這樣的:目光如炬,面帶奇光。
一對童男童女,都有深邃的眼光,都有如克魯倫河一樣光潤的臉龐,真是天成天注定。
也速該在回家途中,因求食求宿,沒有認出宿怨的敵人,被塔塔爾人下毒身亡。
也速該死後,鐵木真和他的母親訶額侖及五個弟弟一個妹妹,被族人拋棄,生活艱難。不僅如此,作為長子的鐵木真還一直被仇敵追殺,他們要斬草除根,但憑着鐵一樣的意志,鐵木真終於成了年輕的首領,建立起了自己的家業,並以盛大的規模迎娶了孛爾帖。
孛爾帖為鐵木真生下四個兒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並成為他四十幾個皇后和妃子的第一號人物,史料說,每當鐵木真決策猶豫的時候,都是孛爾帖幫他下的決定。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右旗,巴爾虎博物館廣場,我站在成吉思汗的雕塑下。
大汗的駿馬,埋首,揚蹄,奮力奔跑的樣子,大汗則胸有成竹,穩坐馬鞍。是的,這裏只是他龐大事業的起點而已,自然,這裏也是年輕的鐵木真春風得意的起點。
旗所在地阿拉坦額莫勒鎮,蒙古語是金馬鞍的意思。為什麼叫這個名?原來是成吉思汗某次作戰,在此遺落馬鞍,他的子孫們就以此來紀念。
這邊,有一個迎親廣場,高高的平台上,兩匹馬並轡前行,鐵木真和他的新娘,孛爾帖,就是從這裏出發,前往他的部落。
成吉思汗和孛爾帖,是新巴爾虎人的驕傲,他們以此為榮,他們的祖先,從這裏出發,去征服整個草原,整個中國,乃至整個歐亞大陸。
在以後的日子,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軍隊,東南西北出擊,世界上沒有哪一個人哪一支軍隊能做到,三千五百萬平方公里,差不多是世界的四分之一了。
日本學者太田三郎如此評讚:自有地球以來,不知道有多少英雄席捲大陸;自有歷史以來,不知道有多少帝王君主削平邦土。然而規模之大,版圖之廣屬成吉思汗,曠古無比。
人類之王,成吉思汗。
我再次注目大汗雕像,心中湧起無限的敬仰。
海一樣的湖
湖就是湖,海就是海,湖是不可以和大海相比的,但在新巴爾虎,有一個湖,面積達二三三九平方公里,中國第五大淡水湖,她名動世界,她叫達賚湖,意思是海一樣的湖,當然,她還有一個更動人的名字,呼倫湖。
我在呼倫湖的西邊佇立,因為這裏有一個拴馬樁,這不是普通的木樁,或者立柱,這是一塊距岸數十米的湖中大岩石。
也速該是被塔塔爾人毒死的,也速該臨死前的痛苦呼喊:我中了塔塔爾人的奸計,我好痛苦!父親的悲劇,似乎成了鐵木真活下去的一個重要理由,必須為父親報仇。
此後,鐵木真和塔塔爾人有着無數次戰鬥。
某年冬天,鐵木真帶着百餘精銳從克魯倫河畔的營地出發,偷襲塔塔爾人。不想對方早有準備,一場激戰,鐵木真損兵折將,只剩十餘騎,他們沿着呼倫湖撤退,塔塔爾人緊追。因着黑夜的掩護,他們行至岸邊一懸崖旁,發現湖中有一巨石立在冰面上,鐵木真臨危冒險,躲到巨石背後,避過一劫。
這樣的危險場景,在鐵木真的征戰生涯中,常常出現,每次出現險情,他都向長生天騰格里(天神)祈禱。第二天清晨,當太陽升起,鐵木真和他的戰士,將戰馬的繮繩從巨石上解下時,向着太陽發誓:湖中的巨石,救了我們的命,待我來日成了大業,我一定來祭拜!
後人為了紀念這場營救,將此巨石叫作拴馬樁,成吉思汗拴馬樁,每年農曆五月初三、七月十三,兩次祭拜此石。
無意考證這個傳說的真實性,我對着闊大無邊的呼倫湖,對着遠處的浩渺煙波,對着露出水面達二十米高的拴馬樁,合掌三行禮。
拴馬樁無言,但它卻是鐵木真統一草原的見證者之一,理應得到點讚。
拴馬樁附近,我貼着湖的沿岸線走了數百米,風不大,湖水激起了小小的浪花,雖已六月中旬,但岸邊青草長得並不茂盛,甚至有點稀拉。沙灘也沒有我想像中的乾淨,粗礪的小石子,一點也沒有大海的生動。
我只是遠望,想努力發現點什麼,海鳥飛翔,遠帆點點,但這些都沒有,有的只是空曠和呼呼的風聲,是低雲下那種無邊無際的空曠,是風颳過草原的那種嗚咽聲。
風甚涼,我不由得裹緊風衣。
北方大漠中的湖,顯然和南方的水草豐美,魚蝦滿艙,有一些區別。
但我希望區別不大,我知道,在這個講究天人合一的民族裏,有許多禁忌,比如,禁止將任何草連根從土裏拔出。他們清楚,如果你連根拔了,那麼,這一棵草就會死去;死去的草就不再為他們的牛羊帶來生命的機遇了,而且,草一拔起,土就沙化,這沙化的程度,五十年都恢復不過來。
可是,這些禁忌,隨時都被自然和人打破。
二○一七年六月的新巴爾虎右旗,不,幾乎是整個呼倫貝爾地區,又遭受着特大的乾旱。我坐的飛機,從呼和浩特經過二連浩特,降低飛行時,機下茫茫黃地,不見一點綠色。我邊上的二連浩特大姐,憂心忡忡,再三說,只要有雨,只要下透了雨,草就會醒過來,牛羊也就有活命了。
我在《新巴爾虎右旗志》上讀到「野生植物」條引言是這樣的:以禾本科和菊科為主的飼用植物種類繁多,全旗共有野生植物六十六科,二百三十二屬,四百七十二種。
比如,楊柳科有:旱柳,細葉沼柳,筐柳,小紅柳,卷邊柳,興安柳,蒙古柳。比如,百合科有:小黃花菜,少花頂冰花,藜蘆,山丹,白頭韮,野韮,鹼韮,蒙古韮,砂韮,細葉韮,矮韮,山韮,黃花韮,興安天門冬,南玉帶。
可是,這些叫得出名或叫不出名的小花小草們,此刻,似乎正沉睡着,或者以它們枯黃的身子,躲藏在草原上,不讓我辨認。我真不願意,四百七十二種野生植物都這麼寫在紙上,它們應該化成鮮活的樣子,在藍天白雲下,競相爭艷,牛羊在它們的身邊悠遊。
幸好,我們深入到呼倫湖和貝爾湖之間的烏爾遜河畔,在烏蘭諾爾濕地,見到了有生機的綠。綠得發青的蘆葦,在風中搖曳,綠得發藍的湖水,像深嵌在草原上的綠寶珠。間有銀鷗驚起,黑雁迎風飛翔,數十平方公里的濕地,是鳥類的天堂,有數百種鳥在此集聚。
呼倫貝爾作家艾平,無數次來過這裏,這一次,她無心觀景,撿回了一袋垃圾,有空酒瓶、可樂罐、塑料袋等等。她在嘆息:有些人,就是不知道愛護草原!我讀她的《草原生靈筆記》,幾十種草原生靈,字裏行間,她都以慈母般的護犢之心細細敘述。天人合一,是她在車上和我說的最多的話,人,各種動物,各種植物,大地,天空,都是一體的,誰也離不開誰,她用六十年的生活和生命經歷在體驗着。
晚上,吃涮羊肉時的細節,使我對這片草原又充滿了信心。
旗長說,我們這裏的羊肉,從冰箱裏拿出來,就有一股青草的味道。羊肉為何好吃?旗長列舉了四條原因:品種好;不圈養,一天要跑一百多公里;吃鹼草;心情好。第四條我有點疑問,旗長笑着解釋:那些羊,在藍天白雲下,自由撒歡,精神是自由的,心情自然好了!
其中,吃鹼草一項,大家認為極度重要。鹼草是草原上最好的草,草中含有大量的鹼,牛羊馬吃了,身體產生熱能,抗嚴寒。這種草,油綠多汁,翠綠鬆脆,牛羊馬們的最愛。蒙族作家陳曉雷補充說,寒冬季節,牧民們會將水泡子裏的冰鑿來,切成條狀,掛在羊圈旁,讓羊啃,因為,水泡子裏的水也充滿鹼味。
水泡子就是上蒼打碎了的呼倫湖,整個呼倫貝爾,有幾千個大小不一的水泡子,它們是滋潤草原上子民的生命之水。
(上,下篇將於十月十五日刊出)
‧陸春祥,中國作協會員,一級作家。已出版隨筆集《病了的字母》、《字字錦》、《樂腔》、《筆記中的動物》等。作品曾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