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安賽龍成為了羽毛球壇的新偶像
在中國,安賽龍有大批球迷,受歡迎程度絲毫不亞於林丹和諶龍。這不僅是因為他精湛的羽球技藝和英俊的外表,更因為他會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讓國人對這位丹麥「神童」增添了幾分親近感。
在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難語言中,漢語高居榜首,成為最讓外國人頭疼的語言。然而,這一世界最難語言都難不到勤奮、刻苦、又有語言天賦的安賽龍。他通過二十個月的刻苦學習,不僅能用流利的普通話進行交流,更能通過漢語拼音輸入法寫中文日記。安賽龍喜歡學習中文的一個很大原因,是他特別喜歡中國的「國寶」熊貓。在他家的客廳裏掛着兩幅熊貓圖畫,這是他父親十幾歲到北京學習羽毛球時買回來的紀念品。安賽龍對憨態可掬的熊貓十分着迷,更對將熊貓視為國寶的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如今,當看到中國有龐大的羽毛球市場時,安賽龍學習中文的目標變得更加實際,他希望能夠以自己的表現贏得中國贊助商的青睞,為打開中國市場做準備。
在安賽龍學習中文後,他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個中文名字。之所以取名為「安賽龍」,一方面是因為「安」與他的姓氏發音較為接近,而「賽龍」在中國文化中則有「與王者媲美」的含義。有意思的是,安賽龍如今的最大對手之一便是中國選手諶龍,而取名「賽龍」更有與諶龍單挑的意味。
一口京腔迎來笑聲
安賽龍學習的是標準的漢語發音,而漢語發音中有不少帶有京腔的兒化音,因此這也十分影響安賽龍現在的普通話。去年里約奧運會準決賽賽後,安賽龍接受中國記者採訪時一口京腔更是迎來了記者和觀眾們的一片笑聲。
一次在馬來西亞比賽遭到李宗偉球迷謾罵後,安賽龍在日記中用中文寫道:「好的運動員都會遇到困難,怎麼處理困難是一個很重要的事兒,如果你處理好,可以吸取教訓」,其中「事兒」是典型的北京兒化音。較高的中文水平也讓安賽龍能夠在私下與中國選手自如交流,甚至在不少公開場合充當中國隊的貼身翻譯,成為中國隊「又愛又恨」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