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連同本屆,馬來西亞站共舉行了19屆賽事
完成本周日的告別戰後,馬來西亞便會退出主辦F1賽事,雪邦賽道亦完成19年的使命,未來有否機會與F1車迷再見就要隨緣。雖然大馬政府原本和F1簽定的合約也只是至明年便屆滿,但鑑於回報每下愈況,長痛不如短痛,只好放棄明年慶祝20周年的機會了。
大馬政府去年底已經宣布,明年合約期滿後不會續約,今年四月更與F1方面共同宣布提前結束合約,今年將是最後一次主辦F1分站賽事。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透露,有見近年賽事的門票銷售數字逐年下跌,電視觀眾和旅客亦在遞減,投資與回報不成正比,遂決定停止主辦賽事。另外,由於近年國際油價大跌,令冠名贊助大馬站的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營業額亦大跌,不得不節省開支。
集中搞好MotoGP賽
對比1999年首次舉辦F1,主辦成本如今已翻了10番,達到接近一億美元,但門票銷售卻不理想,近兩年都只得四萬多觀眾,不少人都嫌票價太貴,反而MotoGP電單車賽事的觀眾則遠比F1多,大馬政府亦表示往後將集中搞好MotoGP賽事。
大馬站觀眾不斷流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受到鄰國新加坡「搶客」影響。事實上,新加坡的街道夜賽的確搞得有聲有色,主辦方將賽事打造成一個大型嘉年華,吸引大量車迷與非車迷前來參與盛事。諷刺的是,新加坡今年亦一度考慮是否續辦賽事。
F1與新加坡的合約今年屆滿,據報去年的觀眾數目,較自從2008年開辦的平均數下跌15%。前F1老闆埃克萊斯頓去年底率先透露新加坡萌生去意,但他表示主因並非觀眾減少,而是新加坡已達到借F1來打響國際知名度的效果。不過,新加坡在本月中舉行賽事之前,亦與F1達成協議續約四年。
另一個亞洲地區、印度的佛陀國際賽道,比雪邦早一步消失於F1賽程,而且從2011至2013年間僅僅主辦了三屆,相當「短命」。佛陀賽道是少數沒有政府資助的F1賽道,當地政府亦竟然將F1列作娛樂項目,主辦單位必須就所有與賽事相關的東西,包括門票支付娛樂稅。首屆吸引9.5萬人入場後,翌年人數已大跌至6.5萬,第三年觀眾數目進一步下跌,其間印度盧比亦貶值達四成,種種不利因素之下,唯有壯士斷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