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朱美美(左)與黎嘉怡(中),在本屆全運場地障礙個人賽並列季軍\大公報記者趙大明攝
本屆全運會首次邀請全球範圍的華人華僑運動員參賽,以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終共有九人獲得參賽資格,其中五人報名游泳,另外四人則分別報名射擊、單車、馬術和田徑。他們的報名參賽,為全運增添了新的色彩。目前,他們參賽的項目均已比賽完畢,成績最好的是馬術場地障礙個人賽季軍朱美美(與香港代表黎嘉怡並列),她也成為目前唯一在全運上獲獎的華人華僑運動員。其餘八人並未獲得名次,只體現出重在參與。
朱美美與黎嘉怡是好友
今年25歲的朱美美,上屆全運代表北京出戰,獲場地障礙個人賽金牌。朱美美生長在美國,為了馬術,目前她與黎嘉怡一樣,常年在德國訓練和生活。本屆獲獎後,朱美美在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說,她至今未入美國國籍,為的是2020年能代表中國參加東京奧運會。她還透露,在德國與黎嘉怡共用同一家馬房,所以二人早就相熟並成為好友。
參加男子射擊50米手槍慢射比賽的美籍華人石晶也有自己的故事。今年38歲的他,10歲時右眼受傷,失去了瞳孔,卻在成年後喜歡上射擊,去年還曾代表美國參加里約奧運。可東京奧運取消了50米手槍慢射,石晶在失望之餘曾一度準備告別賽場,全運幫他又圓了射擊夢。
報名參加女子場地單車爭先賽的李海恩,今年27歲,出生於香港,12歲時隨家人旅居蘇格蘭。得知報名消息後,李海恩特別興奮,立即通過香港單車聯會報名參賽。可是在來津的途中,由於航空公司的失誤,帶有裝備的行李未能裝上航班,而且她的報名申請也出現了問題,後在組委會的幫助下補辦了報名手續,找回了行李,使她得以順利參賽。
報名參加田徑項目中標槍比賽的是加拿大籍華裔、今年還不滿19歲的女孩鄭妮娜。她是中國田徑名將鄭鳳榮、段其炎的外孫女。1957年,鄭鳳榮以1米77的成績打破當時的女子跳高世界紀錄,成為中國首位打破世界紀錄的女選手;段其炎則是1959年首屆全運男子跳高冠軍。鄭妮娜的強項是七項全能,但由於她身體發育正處在調整期,所以此次並沒有報名七項全能。她在接受訪問時用流利的中文說:「我現在跳高已經超過了奶奶(外婆)。」她透露,最大心願是趕緊把加入中國籍的手續辦完,代表中國參加東京奧運七項全能的比賽,彌補外婆未能參加奧運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