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孫楊是中國泳隊的主力,他的其中一項任務是扶持新秀 新華社
作為中國水平最高的綜合性運動會,全運會也是對中國體育整體水平、後備力量的一次全方位的檢驗。里約奧運周期中國競技體育整體實力明顯下降,奧運會未能實現金牌榜「保二爭一」的目標,體操、舉重等傳統優勢項目存在青黃不接的嚴重隱患,而田徑、水上項目、三大球的整體水平與世界一流水準仍相距甚遠。因此,在東京奧運周期的第一年,天津全運會不僅僅是一場內地體壇盛會,更是對中國體育水平的一次全面檢驗。
由於各省市對於全運會十分重視,全運會幾乎可以代表中國體育的最高水平。按照以往全運年的規律,不少運動員在全運會前都會積極調整自己的狀態,甚至放棄一些世界大賽,將最好的狀態保留到全運會上再爆發。因此,全運會才是中國體育整體厚度的直接體現,而全運會上佳績頻出也被業內行家戲稱為中國獨有的「全運現象」。可以窺見的是,本屆天津全運會所湧現的新人將是2020年東京奧運會乃至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主力選手。因此,透過全運會選手的表現,就可以對中國競技體育未來8至10年的發展水平有一個大致的判斷。
期優勢項目賽出世界水平
中國體育擁有乒乓球、跳水、羽毛球、舉重、射擊、體操等傳統六個優勢項目,然而在上個周期,羽毛球、舉重、射擊、體操這四大強項優勢縮水嚴重,體操項目更是在里約奧運會上一金未得。步入東京奧運周期,就連乒乓球和跳水這兩大奪金項目也遭到對手的猛烈衝擊。乒乓球隊在亞錦賽上意外丟失女單金牌,以平野美宇、伊藤美誠、早田希娜為首的日本「00後」天團對於中國女隊虎視眈眈;而跳水隊在七月份舉行的世錦賽中,只奪得八個奧運項目中的五枚金牌,這一成績對比里約奧運會的七金有明顯下降。而正處於新老交替的中國羽毛球隊今年丟失12年之久的蘇迪曼杯,舉重、體操、射擊項目也不見明顯起色,這樣的局面對於中國軍團備戰東京奧運會十分不利。因此,全運會上人們更期待看到這六大傳統優勢項目賽出世界水平,湧現更多有實力、有潛力的年輕隊員,能承擔未來一到兩個奧運周期中國隊的重任。除了傳統優勢大項外,在某些大項中的小項上中國隊也具有一定優勢,例如田徑大項中的競走、女子投擲和男子跳躍項目,女子柔道大級別項目,游泳男子自由泳和仰泳項目、擊劍女子重劍和男子花劍項目、跆拳道小級別項目等等,而這些項目同樣面臨新周期新老交替的問題。
弱勢項目整體水平惹關注
與優勢項目保持優勢不同,對於水上項目、田徑、摔跤等發展相對滯後的項目而言,全運會的比賽成績將直接決定未來這些項目在中國的發展。東京奧運周期,中國競技體育的整體思路是集中力量發展優勢、潛優勢項目以及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集體球類項目,而對於某些相對冷門的弱勢項目,不僅國家重視程度和資源投入將大大降低,也會進一步壓縮國家隊的集訓球員人數,形成「優中選優」的競爭局面。這就要求所有項目能有優勝劣汰的緊迫感,提高自身水平,與世界接軌,這樣才有可能獲得更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全運會無疑給了弱勢項目一個展現自我實力和潛力的舞台,只有在全運會中脫穎而出的選手,才有可能在未來代表中國參加國際比賽。因此,弱勢項目的整體競賽水平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