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祥
1、
中原大地,南太行的雲台山,十二億年前,上蒼用一雙巨手,奮力在岩石間掰開一道長長的裂隙,於是我們看到了紅石峽。佇立橫卧在兩山之間的拱橋,俯瞰峽谷,赭岩壁立,草木葱蘢,曲折蜿蜒,層瀑如軟簾,靜水如藍玉,一幅藏在地底下的絕美山水風景畫。
有「波痕石」突兀而立,這是一塊山的標本,波紋天成,褐色的粗條紋理,放大了看,就是萬壑縱橫,幽壑裏似乎有深潛的無數蛟龍;縮小了看,就是一塊佩玉,是雲台山精心打磨的迎客玉珮。
和玉珮打過招呼後,我們沿着陡峭的石階,往地底下去探畫。
除了讓人不斷驚嘆的山水,天畫的一個亮點,我以為是腳下的這條棧道。棧道沿石壁蛇行,但道的下面,卻是一條水渠,當地村民,在若干年前,就開山鑿壁,修成了水渠,棧道就建在渠之上。明渠變暗渠,我不知道此渠現在的主要功能,卻立即想起了林縣的紅旗渠,萬岩叢中鑿出一條渠,舉世聞名,雲台山的這條渠,想來也不簡單。
棧道狹窄,觀景要十分小心。突然,岩壁上一棵桑樹讓我低頭,它伸出兩根虬枝,在棧道上空搭出一小塊蔭涼,再往外伸展,和其他樹枝交叉掩映,驕陽下,樹葉雖捲曲着,仍然醒目,一看簡介,這桑樹已經一千四百多歲!江南田野裏的桑樹我見多了,如此蒼老卻又生機勃發的桑樹卻是第一次見。看它的根,深深地嵌進岩石的縫隙裏,呈黑暗色,像極了何首烏之類的中藥材,似乎已經乾枯,但我知道,它和整個桑枝是連在一起的,它深入岩縫,有滴水的滋潤,才有了生命,桑樹的綠意,是岩石向人類的親切表達,農業社會,有桑,衣着就會無憂。我在老桑樹前,磨蹭好久,帶着深深的敬意向它告別,我希望,趕快來一場夏雨,好讓它的葉子舒展開來。
峽谷兩邊的紅色岩壁,和澗裏的深潭綠水,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丹崖碧水,是這幅天然巨畫的主色調。數十億年前,自然的神奇之手開始了造山運動,高山變大海,大海成高原,含有石英砂的岩石被不斷向上抬升,這些露出來的岩石中間,有大量的鐵礦物質,一遇空氣,就被氧化,於是就有了這紅色,紅石的峽谷,橫空出世。
棧道邊的石壁,被人不斷撫摸,棧道的石階,被人不斷踩踏,有許多都呈現出了褐色,我盯住一小片仔細賞玩,竟如老玉一般光滑,不僅光滑,質地也如玉,這是一種獨特的玉呀,於是驚嘆,這雲台山,整座山都是玉呀,全球一年有近六百萬人跑來觀賞這塊大玉,這是中國繼黃山、廬山之後的著名世界地質公園,獨一無二,不可比擬。
峽谷裏的瀑,如寬闊的白練,這種白色,是上蒼將藍玉粉碎調和而成的白,底子自然十分珍貴,相對於峽谷封閉的環境,這些瀑布,還是比較安靜,它們在自己的舞台上表演,並沒有驚天動地的張揚。
峽谷裏的樹,長在斷崖處峭壁上,有時竟然自覺排成行,那一定不是人們有意識栽種的,它們從遠方而來,被飛鳥銜來種子,隨風而長,它們是峽谷裏的忠誠哨兵,風一來,就會吹響結集的號子。
峽谷裏的各種小草和綠苔,我就不一一寫了,它們是這幅天畫裏的自然裝飾,小草假如長在瀑布下,雖被碎瀑壓得一彎一彎的,仍十分配合,不懈地點着頭,微笑歡迎着人們的到來。而綠苔,則義無反顧地當好調色板,它們鋪成不規則的綠毯,讓瀑們驚艷亮相。
在黑龍潭,我突然聽到了激越的古琴聲,呀,這不是《廣陵散》嗎?駐足細聽,果真是《廣陵散》。
千年而嘆,這是嵇康的絕命曲啊。
2、
公元二六二年的一個夏日,面對司馬昭的鍘刀,嵇康顯得很從容。
這位音樂天才,看着長長的日影,要求死前再彈一曲心愛的《廣陵散》。彈完曲,看着為他請命的三千太學生和眾多百姓,天才悲憤長嘆長笑,笑聲裏卻有着無限的惋惜:袁孝尼曾經想跟我學這首曲子,我堅守契約,一直不肯教他。看來,我錯了。今天,我就要死去,從此後,《廣陵散》將不存於世!
嵇康堅守的是一份什麼契約呢?為什麼不傳於人?
《晉書》明確記載了原因:嵇康嘗遊會稽,宿華陽亭,引琴而彈。忽客至,自稱古人,與談音律,辭致清辨,索琴而彈曰:「此《廣陵散》也。」聲調絕倫,遂授於康,誓不傳人,不言姓而去。
這就是說,嵇康是在去往紹興旅遊途中而意外得此曲的。夜住華陽亭,技癢彈琴,引來知音,而這知音,是個不明身份的高人,無論音樂素養還是實戰技藝,都非常高超,他為嵇康表演並傳授了《廣陵散》,並要求嵇康發誓,絕對不能傳給別人。從有點玄乎的情節看,這個神秘傳授者,只是看中了嵇康的音樂天才,而不想讓曲子更多地流散,高人認為,無論嵇康以何種方式死去,《廣陵散》都不應該存於世。
對這個傳奇,後人自然不斷演繹,宋代李昉等編的《太平廣記》卷三百十七引《神鬼志》,細節有相當擴展,也更傳奇,但主旨仍然是要求嵇康不能將《廣陵散》傳於人。
我以為,傳奇的故事,只是為了增加音樂天才的悲壯色彩而已。
嵇康,我是牢記這個名字的,因為他是竹林七賢的領袖,他比我家鄉還年長一歲。三國魏黃初五年,公元二二四年,嵇康出生,一年後,公元二二五年,三國吳黃武四年,我的家鄉,桐廬縣設立。一個人比一個地方活得久,這樣的人,世上並不多見,而嵇康算一個。
嵇康雖出身平民,但因為有才,娶了曹操的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官做到了中散大夫,這也算是高官,王公貴族。但他,顯然心不在朝,官對他來說,吸引力並不大,他內心,無限羨慕那些古代隱士。嵇康擅畫,畫雖已失傳,畫名卻留了下來,《巢由洗耳圖》,從畫名就可以推知他的志向,要像巢父、許由一樣,聽到做官之類的事,都要去洗耳朵,不戀人間快樂事,做隱士。
即便不能完全做到隱,他也要努力去踐行。他的音樂理論,講究「和」,我理解,這個「和」,就是要和大自然同氣相求,尊重自然,和諧相處。
也正因為這個處處講和的嵇康,在勸和別人的過程中,捲入了呂氏兄弟的紛爭,從而為無良者構陷,終於惹上了殺身之禍。
不過,我相信,司馬昭殺嵇康,勸架只是個由頭罷了,對這樣一個有才而又不肯合作的人,不如趁機殺掉算了。
3、
到了雲台山東南部的百家岩,《廣陵散》的餘音仍然在我耳邊回響着。
抬頭望岩,百丈高的岩石,像一座雄偉的城牆,壁立連綿,那城牆裏可能藏着一個顯赫的王朝,或者,那岩石,就是雲台山的屏障,屏障下,修竹茂林,流泉飛瀑,是隱居的仙境。
沿着一千多年前的古道,沒走多少步,「嵇山碑」迎面而來。這就是嵇康的山啊,這座山,是為嵇康而生,不,嵇康和這座山連綿一體。
一千七百多年前,這裏,修武縣的雲台山,雲台山的百家岩,離京都洛陽極近,魏末晉初的政治生態嚴酷而血腥,而當時的玄學又極盛,使得大批不能吐真言的文人志士,轉而崇尚老莊,縱情山水,喝酒賦詩,追求清靜無為,百家岩,理想的場地首選。
嵇康推着打鐵擔子的獨輪車到百家岩來了。車的左邊放書呀錘呀,車的右邊放酒呀礅呀,獨輪車一路吱呀吱呀,車輪發出歡唱,嵇康心情舒暢。這位美男子,身高近一米九,瀟灑倜儻,這是表面,真正的內裏是有才,全方位的文藝人才,文章寫得好,詩歌做得好,畫繪得好,曲譜得好,琴也彈得好。人高力氣大,嵇康掄起打鐵錘,噹噹噹,一連可以打上兩個時辰,當他夾着大鐵鉗,將那火紅的鐵劍淬入水池時,聽着鐵劍和泉水相激盪起的滋滋水汽聲,他有一種無限的享受,這才是他想要的理想生活,早上種田,下午打鐵,晚上讀經書,至於喝酒,賦詩,興致來了,率性而為。
唯有彈奏《廣陵散》,嵇康必須舉行足夠的儀式,這是尊重,也是膜拜。
他常常沉浸在《廣陵散》曲子的場景中,這個故事讓他感動,每一次彈奏,都是一次精神洗禮,自我靈魂的淨化。
司馬遷的《史記.刺客列傳》中,有這首曲子的故事原型。
戰國時期,聶政的父親,替韓王鑄劍,因延誤日期而慘遭殺害。此後,聶政立志為父報仇,但行動沒有成功。他改變策略,入山學琴十年,練成絕技,名揚韓國,觀者成堵,牛馬止聽。不知內情的韓王,召喚聶政進宮演奏,聶政終於實現刺殺韓王的報仇夙願,為了不連累親友,自己將臉皮剝下,毀容而死。
嵇康死了,但《廣陵散》並沒有絕,他的感嘆,只是一種憤怒和無奈罷了。
據明代朱權編印的《神奇秘譜》,今存的《廣陵散》曲譜,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聲六個部分四十五段,每個部分,根據內容情節演繹,長短不一,如「後聲」有八段:會止息意、意絕、悲志、嘆息、長吁、傷感、恨憤、亡計。
複雜的構成,一般人極難達到完美的境界。
每當嵇康的《廣陵散》響起,整個百家岩,都會安靜下來,滿山都流淌着古琴聲,飛鳥似乎也有感悟,竹林、草木皆為之動容。這個時候,那喝醉酒的劉伶,也安靜了,他躺在大塊方石上,在嵇康的琴聲中睡得特別香甜。
北宋嘉佑四年(公元一○五九年),河北提刑官曹涇,在百家岩劉伶醒酒處的岩石上,刻下了兩行字:嵇康淬劍池、劉伶醒酒台。
此刻,我站在醒酒台邊,看着這塊大岩石,眼前浮現的,耳邊響起的,就是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一個普通場景。
我還彷彿看見,竹林七賢中的另五個,阮籍,阮咸,山濤,向秀,王戎,他們也以各種理由和方式到達百家岩,飲酒,賦詩,傲嘯,縱歌,研習,清談,肆意酣暢。
4、
眾多遺跡和各種記載都指證,嵇康和劉伶等竹林七賢們,在雲台山的百家岩,斷斷續續生活了二十多年。一個地方,能讓七賢們流連這麼久,山水重要,夥伴也重要,內心的堅定更重要。七賢心裏,應該有一個榜樣,這位榜樣,我猜,他很可能就是大名鼎鼎的榮啟期。
我在《列子》中看到了這位著名的榮隱士。
范縣郊外,孔子在遊學途中碰到了榮啟期:
身穿鹿皮大衣,腰間懶散地用一根繩子繫着,閉着眼搖着頭,邊唱邊彈,當遊泰山的孔子看見榮啟期如此投入時,大吃一驚,世間還有這麼快樂的人啊。
孔子一定要把這個問題弄清楚。他就問:隱士啊,您到底是為什麼如此高興呢?榮啟期站起來,整整衣服,很瀟灑地將長頭髮往後攏去,然後一二三地講給孔子聽。
我呢,快樂的理由有很多啊。首先,天地間物類成千上萬,其中人是最可貴的,而我有幸能成為一個人,你說我有多快樂啊,我比那些其他物類真的要快樂很多。其他物類有沒有快樂也難說,反正我是有快樂的。而人呢,又分男人女人,男女嘛是有區別的,我們這個社會,以男為貴,而我又有幸成為男人,男人優勢太多了,這個您也知道,不用我細說,不管怎麼講,男人在管理着這個社會,一切女人都聽命於男人,這是我快樂的第二個原因。人的壽命有長短,有的人一生下來就沒有,有的人幾十歲才沒有,而我已經活到九十歲了,我見過太多的人情世故,經過了太多的大風大浪,像我這個年紀的人真是不多,因此,我非常快樂,我的許多日子都是賺來的,我已經活夠了。這就是我第三個快樂的原因。聽說您很有名,我這三個快樂的理由能說服您嗎?
人、男人、高壽,就這麼簡單,榮啟期快樂的原因,讓孔子很感慨:您能這樣想,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和您相比,我還遠遠沒有達到您這樣的境界。您如此寬慰自己,真是個快樂的人。
這大約就是理想中的「隱」了,可是,一般人做不到,一般的隱士也做不到,連名人孔子也做不到。如此說來,真正的隱,是有難度的,他必須達到一種智慧的思想高度,如懷抱珍寶入山,徹底放棄一些東西。
我說竹林七賢以榮啟期為榜樣,這並不是我的杜撰。
我去南京博物院,在歷史館六朝展區,看到一幅六朝陵墓中的磚畫(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畫名就叫《竹林七賢和榮啟期》,印象深刻。
雖然是後人的藝術創作,但把春秋和魏晉兩個相差七百多年的人物,組合在一起,一定是七賢們和榮隱士有十分相同的地方。
磚劃分兩個大場景,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向秀、劉伶、阮咸、榮啟期各自排列,以最能體現個性的姿勢,席地而坐。人物之間,用青松、銀杏、槐樹、垂柳、闊葉竹相隔。
在我看來,雲台山的巨岩、瀑布、茂林、翠竹,百家岩的淬劍池、醒酒台、月亮泉,還有無數不知名的野草野花,就是磚畫的靜態實景,嵇康彈奏的拿手絕活《廣陵散》,將整個魏晉的人文和地理時空都打通激活,如此,竹林七賢隱士們的自由清高就栩栩如生了。
5、
雲台山深處,《廣陵散》為魂,天才嵇康,用生命完成了他對《廣陵散》的臻美演繹,中國音樂史上,真正的絕響。
雲台廣陵散,滄桑與孤獨,山的亙古旋律和嵇康的悲壯琴聲永遠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