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7月7日訊(記者唐曉明) 香港理工大學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分別從2006年及2009年開始,各自進行為期五年及六年的追蹤研究,共訪問11303名學生,以顯示香港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存在隱憂。研究由理工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及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石丹理的團隊負責,主要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
研究結果顯示,受訪學生對新高中課程的壓力及學習壓力逐年增加,學生在中三至中六階段中,分別有54.8%、44.3%、46.3%及44.3%表示對適應新高中課程沒有信心;中三至中六間,分別有49.8%、62.5%、68.9%及69.7%的受訪學生表示面,對新高中課程感壓力,反映學生每年壓力遞增。另外,每年都有接近四成五的學生表示,對適應新高中課程表示沒有或完全沒有信心,有六成多的受訪學生更認為新課程給他們帶來很大的挫敗感(詳見配表)。
另外,研究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學生認為,生活技巧非常重要。超過九成受訪學生表示,生活技巧知識非常重要,但有約44%的受訪中學生認為,學校提供的有關生活技巧知識的課程和教育相當欠缺。石丹理表示,近年亞洲教育逐漸關注「社會情緒學習」,他說,懂得向人說早晨、認識自己優缺點、培養同理心,學習自我管理等,都是重要的生活技巧,惟現時新高中沒有涉及太多這方面的範疇,建議政府增加學校社工及推行「小班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