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體育 > 正文

沈金康開創港單車隊輝煌時代

時間:2017-07-01 03:16:16來源:大公網

圖:沈金康接受《大公報》專訪,回顧並展望香港單車隊的發展 大公報記者游夢江攝

香港單車隊總教練沈金康1994年來到香港任教,培養出黃金寶、李慧詩、郭灝霆、張敬煒等這些能獨當一面及揚威國際賽事的健將,把香港單車隊打造成衝出世界、香港人引以為傲的隊伍。沈金康接受《大公報》專訪時指出,香港單車隊的成功,與回歸後政府大力加強投放發展體育的資源,有系統地支持體育專業化發展有關。回顧回歸二十年來香港單車隊的變化,他以翻天覆地來形容。來港23年,沈教練始終心繫香港單車運動的發展,希望為香港取得奧運首枚金牌,也希望更多年輕人關心單車運動,湧現更多參與專業訓練的人才。

沈金康構建了香港單車隊的輝煌時代。他把香港單車隊「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只有黃金寶一位專業訓練選手,到現在有30多位專業運動員的隊伍;沈教練把香港單車隊從兼職訓練,轉變成注重科研訓練的精英運動隊伍。在沈教練任教逾廿年來,從黃金寶於1997年全運會摘得金牌開始,香港單車隊的健兒在全國錦標賽、亞洲錦標賽、亞運會、世錦賽上均曾經揚威奪冠,為港爭光。「牛下女車神」李慧詩於倫敦奧運會勇奪凱琳賽銅牌,成為首位為港奪得奧運獎牌的單車健兒。李慧詩更在翌年於世錦賽女子500米計時賽奪冠,成為繼黃金寶、郭灝霆之後,第三位穿上代表世錦賽冠軍「彩虹戰衣」的香港選手,也是歷來第一位香港女子單車世界冠軍。

回歸廿年變化翻天覆地

香港單車運動員能夠於奧運贏取獎牌,能夠於世界級賽事奪冠揚威,深受社會大眾愛戴,他們成為年輕人爭相仿效、奮發向上的好榜樣。坐落於將軍澳的香港單車館(於2014年正式啟用),就是在沈教練與香港隊上下奮鬥奪取佳績後,政府決定再加強對單車運動的支持所興建的配套設施。

沈金康自1994年起來港任教,原本只是以客席教練身份幫忙半年,希望提升港隊於當年亞運會的成績,當時只有「阿寶」黃金寶參與專業訓練。「阿寶」在當年獲得公路賽第四名,其堅毅精神感動了沈教練,決心留下將香港單車隊從低點打造起來。沈教練認為,香港單車運動的蓬勃發展,這一切都和政府在回歸後的投入密不可分。

沈教練指出,在回歸前和回歸後,香港體壇可算是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回歸前政府沒有專門的預算投放資源,不僅是單車這個項目,其他項目也一樣沒有一個完整的撥款系統和精英培訓系統,但回歸之後,政府加大投入,在體育學院裏聘請專業的教練,設立獎學金系統,組建科研系統、運動恢復系統和完善的後勤保障系統,讓運動員能夠全身心投入訓練。

充分利用資源推動發展

談到香港精英運動員的培育工作,沈教練指出,運動員的黃金時期往往與年輕人讀書的黃金時期重疊,令不少家長阻撓子女參與專業訓練,所以他特別提到了運動員入學計劃,這計劃旨在協助精英運動員好好兼顧學業,譬如採用靈活的就讀制度讓健兒們入學深造,或者在他們退役時,能根據其運動員經歷重返校園進修,以保障他們能將自己在運動所學到的化為資歷,透過進修成為從事運動員以外的體育人才。上述計劃也說明了香港對精英運動員的支持較昔日有極大的進步。

沈金康對體育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運動員絕不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更要提升相關知識支撐比賽,回歸後政府在多方面提供保障,在回歸以前那是不可想像的。「我一直認為體育是一種技術,但這技術後面實際上是體育的一種專門知識。這些運動員為香港做了很多貢獻,理應得到更好的保障。」沈金康說。

當被問到會否覺得政府投入仍有不足時,沈金康則說自己已經非常滿足,相比於要求政府繼續加大投入,自己反而會覺得身為單車隊教練,更應該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和設施去大力推廣單車運動。他期望在精英運動員獲取更多好成績時,會有更多年輕人關注單車運動,更多人參與和熱愛這項運動,這樣才會有更多人才湧現參與專業訓練,成為未來香港隊的接班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