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體育 > 正文

黃華:親歷香港回歸前期談判

時間:2017-06-18 03:15:52來源:大公網

  圖:一九八一年四月三日,鄧小平在北京會見英國外交大臣卡林頓,右一為黃華 新華社

  中國自一九七一年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後,即表明中國支持反殖鬥爭鮮明立場,並於同年十二月被選入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黃華作為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發現香港、澳門被列入將來進入獨立國家行列名單,即建議向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提出交涉,要求將香港、澳門從聯合國非殖民化名單上刪除,這是黃華在常駐聯合國任內,  辦理與香港有關的一次重要交涉。

主權屬於中國

  一九七二年三月八日,經請示中央與外交部,黃華致函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主席薩利姆(Salim),指出:「香港、澳門是帝國主義強加於中國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結果。香港、澳門是被英國和葡萄牙當局佔領的中國一部分領土,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於中國主權範圍內問題,根本不屬於通常的所謂『殖民地』範疇。」

  因此,中國代表團要求:「立即從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文件以及聯合國其他一切文件中,取消關於香港、澳門屬於所謂『殖民地』範疇這一錯誤提法。」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就此進行討論,並向聯合國大會提出報告,建議將香港、澳門從非殖民化名單上刪除。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八日,第二十七屆聯合國大會上,以九十九票贊成對五票反對通過決議,批准特別委員會報告。這為日後中英兩國政府解決香港回歸問題,提供重要政治與法理依據。香港前途是回歸祖國,而不是走向獨立。

  同年十二月十四日,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公開表示:「聯合國大會行動,絕不影響香港的法理地位。」對此,中方未予置理。

  一九七八年十月十日至十四日,黃華應英國外交大臣歐文(Lord David Owen)邀請訪問英國。歐文認為,中英在香港問題上的合作,總的情況好,相互諒解。現在還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擔心有一個現在尚未形成,但可能會引起摩擦的潛在因素,就是香港合法移民大量增加問題。

  黃華表示,歷史上香港與內地之間自由來往,不需要辦手續,現在我們對去港人數注意限制,我們會繼續注意。與英國談判航空與海運協定時,雙方卡在香港問題上,主要是如何處理港、台航線問題,中方主張參照日本方式予以解決。

  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九日,香港總督麥理浩(Sir 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訪問北京,向主持中央工作的鄧小平提出,由於港英政府批租新界土地不能超過一九九七年,只剩下十八年了,投資者不放心。以此試探中國政府對一九九七年後香港的態度。

  鄧小平向麥理浩亮出底牌:香港主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問題不容討論。但是,中國政府會考慮香港特殊地位。中國政府可以明確地告訴英國政府,即使將來做出某種政治解決,無非一個是收回,一個是保持現狀,不管哪種政治解決方式,都不會影響投資者利益,請投資者放心。在本世紀和下世紀初相當長時期內,香港還可以搞它的資本主義,我們搞我們的社會主義。

  同年六月十三日,英國下議院進行辯論。歐文大放厥詞說,麥理浩訪問北京,並不意味英國政府想談判解決香港問題,現時還不存在一個討論香港問題的適當時機。同年七月五日,英國駐華大使柯利達(Sir Percy Craddock)向中國外交部遞交《關於香港新界土地契約的問題備忘錄》。這不僅是再次試探,而且想讓中國默認英國取消新界管治期限做法。中國外交部以毫不含糊的言辭作了答覆:奉勸英方不要採取所建議行動,否則形勢將引起對中英雙方都不利的反應。

  一九八○年三月十九日,黃華訪問菲律賓、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三國,回國途經香港,受到港督麥理浩接待,派政治顧問衛奕信(Sir David Wilson)到機場迎接。當天下午,衛奕信陪同黃華乘坐直升機俯瞰香港。晚上,麥理浩設宴招待黃華。席間,他解釋說,他無意要求延長新界租期,望中方不要誤解。如果他提出這種要求,那將是愚蠢、不現實的。他希望各方對香港前途做出考慮之前,增強香港工商界信心。

  鑒於港督誠懇態度,有別於英國國內不和諧聲音,黃華表示:中方在這方面不存在誤解。中方按期收回香港,將盡力維護香港穩定,不會影響投資者信心。此外,雙方還討論加強粵港經濟合作,及控制內地赴港非法移民問題。

  英國各界態度

  一九八一年初,鄧小平指示:香港問題已擺上日程,我們必須有一個明確方針與態度,並責成外交部研究對策、提出方案,供中央決策參考。

  同年四月三日,鄧小平會見來訪的英國外交大臣卡林頓(Lord Carrington)時,鄭重地說:我在一九七九年對麥理浩爵士所說的,是中國政府的立場,是可以信賴的。請你注意研究我們對中國台灣的政策。我們提出和平統一台灣,台灣的生活方式、政治制度不變,也不降低台灣人的生活水準與經濟收入,甚至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軍隊。要求他們只是取消「國號」、「國旗」。至此,鄧小平已經有了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思路。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六日,鄧小平在會見港台知名人士傅朝樞時,首次公開提出解決台灣、香港問題的「一國兩制」構想。

  一九八二年四月六日,鄧小平會見英國前首相希思(Edward Heath)時,再次明確告訴英方:中國要在一九九七年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中國願意同英國談判解決這個問題。

  根據鄧小平指示,黃華請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廣泛接觸,了解英方態度。據中國駐英國大使柯華了解,英國有許多老朋友堅持中英友好,如前首相麥克米倫(Harold Macmillan)親口對他講:中國對香港享有主權不容爭議。英國前首相邱吉爾(Sir Winston Churchill)女婿、上議院議員索姆斯勳爵(Sir Christopher Soames)參加柯華大使宴請時說:英國政府應該把香港主權歸還中國,我們將為此大聲疾呼。其他政要與元老,如前首相希思、卡拉漢(James Callaghan)、外交大臣卡林頓、國防大臣皮姆(Francis Pym)等都表示,英國不應該堅持十九世紀與清政府簽訂的三個條約,應該無條件地把香港歸還給中國,也沒有理由要求繼續管理香港。但也有不少人主張,歸還主權後,中國與英國共同管理一段時間,比如十五到三十年。更有人對中國能否管理好香港心存各種疑慮,主要擔心中國把內地社會主義制度推行到香港。

  一九八二年八月,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訪華前,柯華大使設宴為她餞行。席間,戴卓爾夫人問中國大使:香港問題對雙方都很敏感,中國政府所說主權問題是不是指香港整個地區?柯華大使明確告訴她:正是。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等全部地區。她接着說:租借新界條約到一九九七年就要期滿,現在香港人與英國人都比較着急。最好的辦法是繼續保持目前與中國合作辦法,保留英國的行政管理,香港地位不變,維持現狀三十到五十年。請中國政府注意英方主張與意見。

  英國外交部助理次官唐納德(Aaron Donald)應邀作陪,單獨對中國大使說,戴卓爾夫人非常不願意提及香港主權問題。最好中方也別提,等三、五年後再提,或者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後再提更好。由此可見,英國政府對殖民主義時期的遺產非常留戀,更何況這顆英國女王皇冠上的明珠!

  柯華大使還與香港總督尤德(Sir Edward Youde)、前港督麥理浩進行討論。他們堅持英國政府立場,提出可交回主權,但由英國管理香港。柯華闡明中方立場:主權與治權不可分,中國將同時收回。他們都表示,不可能用對付福克蘭群島(The Falkland Islands,英國對馬爾維納斯群島稱呼)辦法,派武力侵佔,對中國只能談判。

  經過幾輪試探,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二日,戴卓爾夫人訪華。這是中英建交後,第一位英國首相正式訪問中國。

  戴卓爾夫人作為英國保守黨領袖,擊敗工黨候選人,於一九七九年五月四日當選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大刀闊斧地推行內外政策調整。此後,英國經濟逐漸復甦。一九八二年四月二日,英國與阿根廷爆發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戴卓爾夫人於四月五日宣布派特遣艦隊遠征南大西洋,取得這場戰爭勝利。戴卓爾夫人此次訪華,是挾勝利者的神氣與自信,有備而來。

  中英首次會談

  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四日,黃華陪同鄧小平會見戴卓爾夫人。中方陪同會見的,有外交部副部長章文晉、駐英大使柯華。英方陪同會見的,有港督尤德、首相首席私人秘書巴特勒(Robin Butler)、駐華大使柯利達。而在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中共中央書記處專門召開會議,確定了一九九七年收回香港,收回後原來的制度不變。

  在北京,戴卓爾夫人先與趙紫陽會談。她堅持三個不平等條約有效,咄咄逼人地提出,如果中國同意英國一九九七年後繼續管治香港,英國可以考慮中國提出主權要求,即所謂「主權換治權」。她還危言聳聽地說,沒有英國管理,投資者會失去信心,資金會外流,香港經濟就會崩潰,產生災難性影響。要保持香港繁榮與信心,就得保持英國對香港的管轄,至少要超過十五年。

  針對上述言論,鄧小平與戴卓爾夫人會見時,強調說:主權問題一點不容談判,連半點也不能談判……時機已經成熟了,今天就應該把一九九七年中國收回香港主權肯定下來。如果中國到一九九七年還不把香港主權收回,中國任何領導人和任何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那就意味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清王朝、滿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整個香港地區,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和九龍,到一九九七年都要收回。這一點在中國說來是肯定無疑的,不能有任何其他選擇。香港的繁榮,根本上取決於中國收回主權後,在中國管轄下實行適當政策。如果十五年過渡時期內,香港發生嚴重波動,怎麼辦?那時,中國政府將被迫不得不對收回主權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如果說宣布要收回香港,就像夫人所說的帶來災難性影響,我們將勇敢地面對這種災難,做出決策。希望從夫人這次訪問開始,中英雙方通過外交途徑進行很好的磋商,討論如何避免這種災難。

  戴卓爾夫人是有名強硬派,有「鐵娘子」(The Iron Lady)雅號;鄧小平則是毛主席譽為「綿裏藏針」的難得人才。兩人談笑風生,卻不乏唇槍舌劍、針鋒相對,又峰迴路轉。就這樣,原定一個半小時會談,延長五十分鐘。會談結束後,戴卓爾夫人或許心思太重,從人民大會堂北門出來時,不慎在台階上失足跪倒。

  當天晚上,黃華宴請戴卓爾夫人及其一行。戴卓爾夫人預感香港終於要歸還,內心十分焦急,但還是強打精神,觀賞釣魚台養源齋庭院美景,讚揚餐廳內宮廷擺設,品嘗美味佳餚,盡情地談笑。黃華眼中,戴卓爾夫人是一個提得起、放得下,能力強,頗有風度的政治家。

  戴卓爾夫人離開北京前,向英國廣播公司記者宣稱:管理香港的條約,至今仍為國際法所公認,英國將以條約處理香港問題。訪華結束後,她徑直去香港,召開記者會說:英國立場是根據三個條約。其中一項是佔香港面積百分之九十二的土地租借,將於一九九七年到期。另外兩項條約是關於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主權,佔整個土地面積百分之八。如果有人不喜歡這些條約,解決方法是由雙方進行討論,經雙方同意生效,但不能毀約。如有一方不同意這些條約,想廢除條約,則任何新的條約也沒有信心執行。

  為此,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做出迅速回應:過去英國政府與中國清政府簽訂有關香港地區條約是不平等的,中國人民從來不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一貫立場是,不受這些不平等條約約束。在條件成熟的時候,收回香港整個地區。

  這次談判雖然雙方存在嚴重分歧,但並未將大門關上。雙方同意通過外交途徑,就解決香港問題進行商談。鄧小平的深謀遠慮,為中英今後在香港問題上的談判定下基調。正如世人所知,此後談判進程雖有波折,但基本上按照鄧小平設計路線向前發展。中國政府為謀求政治解決的第一階段努力,達到了預期目的,為以後談判奠定了基礎。

(部分圖片由黃華夫人何理良提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