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體育 > 正文

蔡益懷「世故」論小說/黃維樑

時間:2017-04-30 03:15:46來源:大公網

  蔡益懷的《小說,開門》(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二○一五;以下簡稱《小說》)是一本「關於小說創作原理與技巧的書」。創作與批評,是一體的兩面,因此,它也是引導讀者如何閱讀、批評小說的書。蔡益懷打開了小說的大門,「芝麻,開門!」歡迎讀者入門,探尋以至獲取門內的珍寶。

  一般而言,我們把文學作品分析為內容與形式兩部分。小說為文學的四大文類之一,也可這樣二分。

  《小說》分為六篇:小說是什麼、小說情節篇、小說人物篇、小說主題篇、小說敘述篇、小說創作篇;每篇再分為若干節。這六篇,是可以重組、整合為內容和形式兩大範疇的;當然我們沒有這樣的需要,小說自有這個文類特定的概念和辭彙。

  二十世紀的文學理論批評,多有深奧以至詰屈聱牙的書寫,讀來使人畏懼。我對此類艱澀文論通常敬而遠之,蔡益懷亦然。暢順生動是這本《小說》的文筆,讀者「開門」後即可「悅」覽作者學問與見識的產品。為求活潑,蔡益懷定了這樣的章節標題,如「小說是一條變形蟲」、「將人物推到懸崖邊」、「別讓人物成為幽靈」、「人性是小說唯一的試金石」、「苦難是創作的壓艙石」、「創作的『五歲法則』」。

  蔡益懷自稱為創作人,出版過好幾本小說集。他曾任職於新聞界,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取得博士學位,目前的工作之一是在學院講授文學課程。讀《小說》,我對作者「積學以儲寶」(《文心雕龍》語)印象深刻,而且佩服。眾多長篇小說如我國的《紅樓夢》、英法美俄諸國的《咆哮山莊》、《包法利夫人》、《紅字》、《復活》等,都在他閱讀和討論的範圍。討論時他往往慷慨地徵引原文段落,然後作細緻的剖情析采;理論加上他本身創作小說的經驗,他的析評精彩紛呈。這些長篇小說內容繁富,總是「問世間情是何物」,對愛情的激越、困境與苦難都有極為深刻動人的描寫與敘述,為蔡益懷評論的一個重點。它們,加上其他西方短篇名著如《項鏈》、《羊脂球》、《麥琪的禮物》、《殺人者》,構成了《小說》作者的最愛;此外,魯迅、張愛玲等一些漢語小說,也是他說明創作理論的佳例。

  二十世紀的小說理論,離不開敘述觀點、敘述人稱等概念;對這些,他當然妥為闡釋,而且有所發揮。「隱含作者」(implied author;有論者則喜歡用小說作者的「聲音」即voice一詞)是個比較難以明白的術語,他也得心應手地解說了。二十世紀是人文學科「理論至尚」的時代,論學論藝,無理論不歡;但對口味比較保守的人如我來說,太多理論尤其是太多艱難的理論,實在使人生厭。對那些術語繁雜的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等,我真是「老生怕怕」。《小說》所引的理論多是較為傳統的,從中國的李漁、梁啟超到西方的亞里士多德、福斯特、布思等都有。所引的理論,加上舉例的小說作品(如上面所列),再加上書中透露的種種觀點,蔡益懷的文學趣味,我是要點讚的。

  至於小說本身,說是現代主義也罷,說是新潮、先鋒、前衛也罷,我曾這樣說明其特色:或題材新穎,有異平常;或挖掘內心,複雜陰暗;或操作語言,刁鑽生硬;或交代情節,時空交錯;或文體交雜,變異形式;或囊括這些「法寶」。這樣的作品,以很傳統的眼光來看,屬於「另類」。「另類」小說只是某些學院批評家追捧的寵物;一般閱讀小說的人,是不會自討苦吃的。要打開小說藝術的門,讓有興趣於小說創作者「入門」的書如這本《小說》,自然不應先曉以新潮先鋒前衛的「主義」或者說「大義」。讓我打個比方:學書法的人,應該先練習楷書或行楷,打好基礎;要不要嘗試草書甚或狂草,那是以後的事。傳統的、蔡益懷謂之「老式」的小說,好比楷書或行楷;新潮先鋒前衛的,則如草書甚或狂草。蔡益懷傾向於小說世界故有的作品(即前述那些,其中的西方經典幾乎全是十九世紀的),喜惡分明地說他「不欣賞高行健的小說」(頁十九),高氏正以新潮先鋒前衛見稱。

  蔡益懷着作甚豐,我讀他的文章,發現他時有對文學文化的率直批評。他論小說,非常重視人物的塑造;我順便在這裏提一提他的一個觀點:「在香港小說(武俠小說暫且不論)中,我們[…]很難看到一個鮮活的形象,一個可以活在我們心中的形象,成為[…]現實中的『香港人』。」(頁一百二十五)這裏引述之,以備後論。

  我上面對《小說》的具體內容,介紹不多,謹抄一段本書封底的話以補缺:

  人:小說的根本之道,寫「人」,沒有人物就沒有故事,沒有小說。

  情:即情感,心靈的火焰,點燃創作的激情,驅動想像的能量。

  世:可以理解為世態,視野、見識;也可以理解為世界觀,智慧與洞察力。

  故:即故事,有趣的形式,說故事要說得圓,還要說得巧。

  寫文章和做編輯,都要撮述內容和擬定標題,做編輯尤其如此。當過報章編輯的蔡益懷,已把書名定為簡潔生動的《小說,開門》;又用容易記憶的方式(如在英文,則為ABC或AAA之類),把此書內容濃縮為上面的「人情世故」。如果益懷博士教的一門課是「小說的創作與批評」,那麼,「人情世故」這段話,正好可作為講授內容的總結。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