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熱刺重建白鹿徑球場後,決定增加現場環迴立體聲效果
足球綠茵賽場「英雄地」,要贏波,最重要當然是靠自己實力「真功夫」,偶然加上一點點運氣,但有時一些看似無關痛癢的細節,往往亦成為決定性因素,例如把球迷的支持力量提升至極點、利用場內和場邊的各種手法拖延時間保住優勢、透過所擁有的其他國家球會「以戰養兵」等等,林林總總的另類招數,目標也是希望出奇制勝。/大公報記者 譚德龍
球迷精製看台巨圖嚇怕對手
身為球迷,為愛隊高聲吶喊助威、對客隊盡情「噓爆」柴台,有時還嫌不足夠。除了穿起整齊的球衣、揮舞球會的旗幟外,部分球隊的擁躉還會在看台上合力堆砌巨型圖像,務求讓客隊球員蒙受心理壓力,大收震懾敵人之效。
觀眾近年最常見的,肯定就是德國球隊多蒙特的「大黃蜂」頭像。多蒙特以黃、黑兩色為主調,球會亦揀選了黃、黑色的蜜蜂作為球隊吉祥物,故球隊亦有「蜜蜂兵團」或「大黃蜂」的外號。每逢球隊比賽,球迷都會在一邊龍門後的看台,合力砌出一個巨型蜜蜂頭像,其蠢蠢欲動俯衝落場之勢,的確亦可以「嚇窒」對手。
最近以色列球隊比亞斯華夏普爾的球迷亦有類似搞作,在歐霸杯主場對土耳其的比錫達斯時,其中一邊龍門後看台的擁躉,賽前就合力舉起幾乎橫跨整邊看台的超巨型「摩西過紅海」圖像,希望摩西引領球隊安然跨越險境,以信奉的宗教力量給予球隊支持。比亞斯華夏普爾在該場比賽最終以1:3負於實力較高的比錫達斯,但過程中一度扳成平手,或者正是「摩西」施展力量吧。
球僮拖延時間助保勝果
球迷作為球隊的第12人,即使再落力打氣亦總不可能「踢埋一份」,不過若身為球僮的話就有機會接觸皮球,他們所能做的就是快速或拖延交還皮球。多次「身受其害」的曼聯領隊摩連奴,就決定「特訓」U16的球員成為比賽球僮以助球隊。
摩帥特訓冀「執波仔」更醒目
以往在奧脫福的「僮男僮女」,都是由曼聯慈善基金會負責安排,目的是讓社會上不同階層的少年人,有機會參與比賽和感受一下現場氣氛。然而,摩連奴卻覺得他們太過「平常心」,往往在球隊急需進攻時未有趕緊把球扔到球員手上,另一方面當球隊處於優勢時又不懂得拖延時間,遂在一月中主場對利物浦開始,改由己隊的U16球員擔任球僮,而且這些小將還要上堂,學習如何觀察場上形勢、在「合理時間」把皮球交回曼聯球員、當然還有「耍花樣」招待客隊球員。
摩連奴與球僮向來「水溝油」,上季擔任車路士領隊時,就批評李斯特城球僮令英超蒙污,前季曾大鬧紐卡素球僮浪費時間,更警告水晶宮球僮「會被球員揍一頓」。如今建立自己的「近衛軍」,望有利球隊爭取佳績。
打造球場成「超級大聲公」
所謂主場之利,最重要的當然就是主隊球迷的打氣聲音,不少擁躉都會為愛隊嗌破喉嚨,但其實只要動一動腦筋,在球場設計上花點心思,球迷毋須聲嘶力竭,亦可達到「擴音」效果。英超球會熱刺在設計新場館時,就特別把球場打造成一個「超級大聲公」。
熱刺爭取入主倫敦奧運場失敗,只有將原本的白鹿徑主場重建成可容納6.1萬人的新場館。為了讓球迷的打氣聲音更加響亮和清晰,負責的建築公司特別採用演奏廳的設計模式,把球場變作「回音谷」,讓球迷的叫聲和歌聲變得更巨大、維持更長時間。另一個精髓就是用鋁質物料建造的弧形球場頂部,有助把聲音反射回看台,令音量有增無減,球迷的打氣聲音遍布球場每一個角落,而且猶如永無止境。此外,就連每一張座椅需置入多少塊墊料、如何放置等都會考慮到音效問題,一絲不苟。
預計新球場將於2018至2019球季起正式啟用,且看屆時熱刺會否真的憑藉推上更高層次的氣氛,嚇怕對手而取得好成績。當然,這種奢侈招數,只有花得起錢才能採用。
「影帝門將」尼戴耶「自我受傷」得逞
被踢、倒地、翻來覆去作痛苦狀,是領先一方球員在比賽末段,賴以拖延時間的慣用伎倆,惟通常這些伎倆能夠使用,關鍵始終是需要對方球員「配合」。不過,塞內加爾守門員尼戴耶就示範了如何「自我受傷」,「不假外求」達到有利球隊的目標。
今年一月的非洲國家杯分組賽,塞內加爾在最後一輪打和阿爾及利亞2:2,臨完場前塞隊門將尼戴耶助跑準備開龍門球時,竟然右腳踢落左腳後足踝上,然後倒地作受傷狀,身為門將的他可在場內接受「治理」,成功拖延時間。最終塞隊既保住和局及小組首名,又確保把奪標熱門之一的阿隊踢走,尼戴耶更加逃過吃牌懲罰,真是「贏、贏、贏」。有網民謔稱「從未見過如此把戲,應該給他一個創意獎」。
同樣是借受傷圖利,但荷蘭班霸阿積士後衛祖爾韋特文就低手得多。上月他在聯賽對鹿特丹斯巴達時,見隊友受傷卧地,遂向對手示意暫停比賽,豈料對方轉頭察看時他竟趁機繼續進攻,最後其傳中波未能造成入球,此舉亦遭外界甚至自己人「鬧爆」。假裝受傷始終有欠體育精神,奉勸球員還是可免則免。
「強人鎖攔」禁球員轉投敵隊
盡收天下之兵器,比賽無往而不利。拜仁慕尼黑近年多次由德甲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對手多蒙特手中收購主將,損人利己的策略相當成功,但有時亦未必要重金挖角,就像英超的李斯特城般,死命緊箍球員以免過戶競爭對手,也許亦對自己有利。
拜仁近年接連從多蒙特挖走重量級球員,多蒙特只有任人宰割,結果既削弱自身實力,又讓主要對手得益。李斯特城就採取了「強人鎖攔」做法,上季在奇跡贏取英超上佔相當功勞的前鋒荷西烏路亞,自知在引入兩名新前鋒後上陣機會勢必減少,故此和時任領隊雲尼亞里協議,若出場機會減少或有球會出價達某金額時,雲帥必須放人。
人算不如天算,李城今季竟淪落至護級,故冬季轉會窗有新特蘭、水晶宮等護級分子欲邀烏路亞加盟,為免「損己利人」,雲帥不惜違背君子協定,令烏路亞「逃生無門」,憤怒之餘更一度罷操。轉會窗關閉,烏路亞無奈就範重新歸隊,但將帥之間無可避免已產生裂痕,這一招果然也是「七傷拳」,雲尼亞里未打贏護級戰,已先「打死」自己。不過,站在李斯特城的立場,雲帥無能,一炒便可,而烏路亞無法轉會到其他護級球隊,已經是護級戰的「一大勝利」。
紅牛「姊妹球會」育才「一條龍」
球隊欲增添生力軍,有時沒有足夠財力作收購,退而求其次就是提拔自己球隊的年輕球員,然而並非人人都能一下子就適應頂級聯賽的環境。擁有幾間球會的紅牛集團近年就帶頭改變運作模式,借二線聯賽球隊培養球員,然後供主力球會「即時享用」。
薩爾斯堡與萊比錫精細分工
一些「生牯仔」在青年級別賽事或有可人表現,但預備組比賽與正式的頂級聯賽畢竟是兩回事,尤其是歐洲一線聯賽,經驗尚淺的球員初嘗競爭更劇烈、氣氛更熾熱的滋味,適應時間長短不一。有見及此,紅牛就借旗下的奧地利甲組球會薩爾斯堡為跳板,作為「姊妹球會」德國甲組RB萊比錫的「兵工廠」。
RB萊比錫目前陣中的前鋒沙比薩、中場伊辛卡、拿比基達、後衛貝拿度費南迪斯等多名球員,統統就是來自薩爾斯堡,當中不少屬主力,成為球隊暫時高踞聯賽榜次席、直逼豪門拜仁慕尼黑的功臣。
薩爾斯堡除了在國內頂級聯賽比賽外,亦經常有機會出席歐洲賽,球員無疑獲得足夠磨煉和經驗,幾位球員亦已有合作默契,效果可能比重金收購球員還要好。